科考系列发现解开罗布泊谜团

浏览次数:532  发布日期:2009-01-14  分类:学术动态
罗布泊科考活动考察队日前在乌鲁木齐召开新闻通报会,对本次科学考察的初步成果进行了通报,进一步证实了罗布泊干涸时间为1962年,掀开了罗布泊地区科学研究新的一页。神秘的小河墓地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它因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数量众多的干尸等享誉世界,对建构整个罗布淖尔区域考古学文化体系具有重要价值。但奇怪的是,在小河墓地附近却一直没有发现任何居民遗址。本次科考队在距小河墓地西北6.65千米处发现一汉晋遗址,据初步推断,可能是小河墓地的居民遗址。这一发现初步解开了小河墓地附近一直没有居民遗址的谜团。科考队还发现,在楼兰遗址的东部地区,整个耕地颜色呈较暗的斑块,里面有人工灌溉的痕迹,在这里还有一片很平整的土地,地上有一层结壳。专家认为,这是人工灌溉后造成盐类淋溶淀积的结果。楼兰遗址附近的新发现,为最终确定楼兰的历史地位提供了科学依据。罗布泊最后干涸的时间,是学术界对罗布泊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专家发现,1958年左右,罗布泊曾发生特大洪水,在罗布泊区形成了浩大的水面。面积达数千平方千米,此后湖水迅速消失,到1962年干涸。此次科考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罗布泊的“大耳朵”形态已闻名于世,原来认为“耳孔”是湖水最后退出的洼地。本次考察对“耳孔”进行了深入观测,初步判定那不是罗布泊最低之处。据科考队介绍,从卫星图片上可以看到“大耳朵”有一片颜色很深的狭长地带,一直被误以为是一道陡岸,有专家据此作出推断,认为罗布泊湖有东、西两湖。但经过这次实地考察,发现这一片非常平坦,也没有湖坝。没有湖坝就不可能形成东、西两个湖泊。因此,罗布泊东、西湖之说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当年的罗布人是如同一步步从塔里木河下游往上游迁移的?此次科考发现再现了这一过程。科考队在台特玛湖东沙漠深处发现了大面积的村寨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将为认识塔里木河流域的罗布人的生活状况、迁移历史和塔里木河近百年的环境变迁提供新的证据——从合特玛湖东侧的遗址到老阿不且再到新阿不旦,随着塔里木河河水的不断减少,水草丰茂的下游环境不断恶化,罗布人只好不断从下游往上游迁移。作为此次科考活动首席科学家和考察队队长,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说,此次科学考察规模大、专业齐、手段先进、目的明确,对研究罗布泊地区及中国西部历史、地理、生物、地质、环境演变等具有重要作用。(方云静  董少华  朱  彤)(2009.1.6,中国矿业报,B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