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汶川——5·12地震灾害航空遥感调查》发行浏览次数:457 发布日期:2009-05-14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徐绍史作序 记者王 博报道:《飞向汶川——5·12地震灾害航空遥感调查》一书由科学出版社近日正式发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为其作序。他在序言中说,该书从技术层面回顾、总结了汶川地震航空遥感应急调查工作,对建立我国突发灾害航空遥感应急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徐绍史在序言中介绍,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灾区地形地貌条件异常复杂,次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国土资源部指挥协调国家测绘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在总参、空军等部门的鼎力协助支持下,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规模空前的航空遥感应急灾情灾害调查,快速获取震区高清晰航空遥感灾情影像信息,在灾区抗震救灾、应急抢险、防范次生灾害和恢复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绍史写到,在此次抗震救灾中,遥感技术以其全面、快速、客观等独特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航空遥感应急灾情灾害调查,也成为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亮点。不仅体现了高新技术在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展示了新技术在国土资源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同时,在自然灾害航空遥感应急组织保障方面,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完善体系;在快速处理海量、多源航空遥感数据方面,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应急数据处理系统;快速、精准判读解译能力、灾情评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徐绍史在序言中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遥感技术及应用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 该书介绍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情、灾害调查中所采用的航空遥感技术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全书系统阐述了在突发地质灾害情况下,如何采用高精度定位定向系统和智能化飞行管理系统制定高、中、低空多平台协同作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航空遥感飞行方案,总结了航空遥感图像快速处理技术、地震灾情和次生地质灾害调查方法、成果及其表达方式。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指导突发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适合航空遥感、数据处理和地质灾害调查等领域有关人士阅读和参考。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5月13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