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地灾防治“五到位”浏览次数:634 发布日期:2009-07-2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地灾防治建言 将地灾防治融入日常工作李相宏国土所日常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必须巧妙安排、统筹兼顾,把日常工作与地质灾害防治结合起来。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将村民宅基地审批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起来。在查看建房选址时,要看是否有地质灾害隐患,若有,必须重新选址;如若情况复杂,必须提出危险性评估建议。总之,在进行建房审核时,必须提供地灾危险性评估材料。将动态巡查与地质灾害检查结合起来。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可少走许多冤枉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日常地矿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机结合的局面。把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是由镇村与监测人签订责任书。二是在地质灾害检查时必须要检查监测点的工作情况,强化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是不定期举行监测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能。结合法制宣传和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及时将防灾宣传材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并结合群众会、院落会等形式,不定期地向群众宣讲防灾避险知识以及现存隐患的监测、撤离、避险等常识,让他们清楚避险措施、警报方式、撤离路线等。(作者单位:陕西省汉阴县城关国土所) 建房之前先搞好地灾评估许祥云做到“五到位”,需要为群众着想,方便群众。比如说,辖区居民建房地灾评估要减轻农民负担。地灾评估十分重要,对防止发生新的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停止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民建房审核、报批手续,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搬出地灾隐患点建房。在地灾评估中,国土所要主动服务,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方便群众办事。笔者建议,由国土所主动与地灾评估机构取得联系,对辖区内的规划居民点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各个规划居民点出具地灾评估报告。这样一来,可以降低地灾评估成本,同时也方便群众办事。切忌叫村民单独联系地灾评估机构的做法,以免打击村民自觉参与地质灾害评估的积极性。另外,要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进入汛期后,国土所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发生地灾险情时人员及时到位。不然,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不落实,待发生地灾险情国土所人员从家中赶到时,就太晚了。(作者单位:云南省陆良县国土资源局)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韩卫晖做到地灾防治“五到位”,除国土所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除县级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外,各乡镇也应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县、乡镇、村、组、监测人员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避险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乡镇、村、组及每个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经费落实。其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充分发动当地群众,依靠群众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做到地质灾害避险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目标。可以利用张贴标语、设立咨询点、下乡巡查、设立固定宣传牌等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大力宣传相关地灾防治知识。充分利用电视新闻、电视专栏、报刊杂志、粘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对地灾防治进行全面宣传报道。国土所应及时发放明白卡,对受威胁群众填发避险明白卡,对隐患点监测人员填发工作明白卡,使受地灾威胁的群众了解防范方法、临灾时撤离疏散的路线、避灾安置地点等注意事项,做到预报有设施、预警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置有方案、生活有着落、防疫有保障。再其次,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建立人员监测网。落实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以灾区、隐患点、危险地段为重点,将监测与预防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村组,并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的当地居民,作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建立通信网。通过增加中继台和对讲机等措施,更新改造群测群防通信专用网。向监测人员发放简易监测仪器及报警器械,建立起以避险专用无线电网为主,防汛、气象现有通信工具为辅的一级报警通信保障网;以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共移动网络为支撑的二级报警通信保障网;以敲铜锣等方式为辅助的三级报警通信保障网。建立气象监测网。要以气象局监测站为基础,辅助公共移动网络,以短信方式将天气预报告知各机主(县直相关部门、乡镇主要领导、村委会主任、监测人员),从而提前预知天气信息,提前应对。(作者单位:河北省河间市国土资源局)编制切实可行的防治预案周百政国土所要把地灾防治“五到位”落到实处,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第一,在汛期来临前,国土所要配合乡镇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地灾防治预案。这个预案应包括:成立预防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小组应该包括乡镇政府领导、乡镇卫生院、国土所、村镇建设管理站以及相关村庄的国土资源协管员、村民小组长等人员;预先设置临时安置地点;对协管员、村民小组长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培训和避灾演练。第二,做好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的评估。国土所在居民建房申请审批的过程中就要严格把关,和乡镇规划部门联系,在规划审批前就进行评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国土所应摸清地灾易发区的底子,建立台账并进行公告,让村民在选择住宅用地时,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第三,充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目前,国土所工作人员普遍较少,单靠国土所无法完成地灾防治任务。因此,国土员要与协管员保持定期的电话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情况。第四,国土所在汛期要实行值班制度,并加强动态巡查。汛期来临之后,国土所要注意天气和地质灾害预报,对预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内,应当保证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随时掌握辖区内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作记录。(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汪志仁安徽省东至县尧渡国土所辖区内共有26个地灾点,受威胁群众有800多人。现结合尧渡所的工作实际,来谈谈国土所该如何做到“五到位”:第一,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要评估到位。近几年,安徽省地质队开展了调查,根据辖区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发展规律,划分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并对各个地灾点进行评价。第二,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对26个地质灾害点,尧渡所每个点都安排有监测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监测员的职责,规定在汛期一天一观察,一天一报告,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如果天气有变化,晚上都得加强监测。发生地质灾害后,主要以鸣锣为报警,按地质灾害预案、群防群测明白卡上的要求,组织群众迅速撤离。第三,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在汛期,尧渡所规定每月对所有的地灾点都进行一次“拉网式”巡查,并要求村里每天一个电话报告,无险情实行零报告制。第四,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尧渡所在汛期不定期地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和座谈会,到各防治点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发放并帮助填写好地质灾害明白卡。此外,尧渡所在每个地灾点都设立警示牌,提醒村民和游人。第五,发生地灾灾情险情人员到位。尧渡所为每个地灾点制定了防灾预案,明确规定报警方式、撤离路线。安全员、抢救队、卫生队等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做到及时、有效、有序地将受地灾威胁的人员安全撤离,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尧渡国土所)地灾防治,当前已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抓住重点防地灾陈 华受暴雨影响, 6月8日早晨7时40分左右,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与南泉街道交界处观音阁附近山体塌方,落石将公路堵塞,造成交通中断。在花溪国土所4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5处这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于地灾防治工作到位,从未造成人员伤亡,确保损失降到最低。花溪所防治地灾的经验就是:抓住重点防地灾。抓重点人群确保宣传到位。地质灾害宣传应该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花溪所的地灾防治宣传主要针对两类重点人群,一是领导干部,二是受地灾影响的群众。防治地质灾害,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因此对领导干部进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花溪国土所重点向当地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及当地村(居)委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地灾宣传。在此基础上,向受影响的居民宣传、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及其预防、处理方法并向居民发放避险明白卡和宣传资料,让群众能够真正认识地灾的危害和如何防范,一旦遇到突发性地质灾害,群众才不会惊慌失措。抓重点时段确保巡查到位。重点时段主要是每年的汛期和假期。假期容易让人产生麻痹思想,汛期容易因暴雨等造成地灾。因此,在这两个重点时段,花溪所绷紧了防治地灾的弦,通过配合当地街道办事处对隐患点逐一进行排查,确保巡查到位,巡查内容包括监测人员是否到位、监测数据是否真实、监测经费是否到位、预警信号和避险路线群众是否知晓等。抓信息畅通确保人员到位。地灾发生后,信息畅通、人员到位很关键。因此,花溪所将信息畅通作为防治地灾的重点,要求所有的监测人员和国土所工作人员,在重点时段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对隐患点进行持续监测,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做到值班不脱岗、不漏岗,巡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一旦发现险情,必须立即将情况上报国土所和当地街道办事处,采取果断措施组织群众转移。抓重点建设确保监测到位。重点建设就是重点抓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抓监测人员水平建设。花溪所针对不同地方的实际建立了不同的群测群防网络:李家沱街道办事处地处城区,厂矿多,花溪所以厂矿为主、社区居委会为辅建立了网络;而花溪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接合部,花溪所以村社为主、单位为辅建立了网络。两张网络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监测不留空白。抓监测人员水平建设,花溪所主要是针对第一线的地质灾害监测人员,通过一年一度的培训,结合发放简单易懂、通俗适用的宣传手册,将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形成机制、危害以及临灾处置措施进行详细讲解,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素质。(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国土所)“五健全”防灾减灾许丽丽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国土中心所做到“五健全”,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第一,建立汛前检查——编制防灾预案——汛期检查——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后及时总结的工作程序。对所辖31个行政村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空间、重点区域、发展趋势及危险程度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措施,加强治理。第二,健全汛期地灾点巡查体制。全体人员分成3个小分队,每小分队分包10个行政村,由所长带队,每周下村巡查2次,雨后加强巡查1次,对有险情的民宅、路况、建筑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建立险情台账和档案。对160户窑洞居民,中心所积极协调政府优先为其办理搬迁安置手续,使其提前搬至安置楼,脱离险区。第三,健全汛期联系制度。中心所把抢险突击队工作人员和31个行政村70余名村干部的详细通信方式印制成过塑小卡片,分发到个人,并随身携带,保持联络。同时,中心所与当地移动公司和电信部门协调,在汛期为12个贫困山区乡村开通了免费的手机短信平台,并为其免费安装了汛期险情报告电话,此电话拨打国土所24小时抢险固定电话免收电话费。第四,健全领导分包机制,落实责任。建立中心所领导包片和乡村干部包点的防治责任机制,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使工作有人干,责任有人担。第五,扩大宣传培训普及面。上街区中心所把7月定为防灾减灾宣传加强月,在31个行政村内,特别是受地灾威胁严重的村组进行防灾宣传,针对汛情设立防灾减灾专栏,在山区明显地带悬挂防灾减灾知识漫画,树立警示标志牌,发放防灾避险袖珍手册,充分调动群众防灾、认灾、避灾、躲灾、报灾、抗灾的积极性,提高其抗灾自救能力。(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国土中心所)“白加黑”24小时值守司小香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辖区内有5个地灾隐患点,其中有3个在神农山景区内。进入汛期以来,紫陵国土所采取加强巡查、落实责任制、发放避险明白卡等措施,全方位做好地灾防治工作。紫陵所从抓应急防范入手,结合镇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各灾害点的防灾预案,健全监测预警系统,特别是明确灾害点的监测人和责任人,把每个灾害点的监测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应急规范,临危不乱。进入汛期后,全所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坚持24小时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每天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将天气情况发给隐患点附近居民,提醒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将隐患点巡查任务落实到人,每名监测人员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点坚持每天连续巡回检查,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做好各隐患点的监测检查及防范工作,一旦发现险情,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各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作者单位:河南省沁阳市国土资源局)落实地灾防治第一责任人陈海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要求,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对地灾隐患点的居民建房进行严格限制,对申请建房的地点组织水利、国土资源、村建办等相关单位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安全评估。对部分零散户,其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契机,动员到中心村建房,并给与一定的扶持措施。在此基础上,通榆国土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灾防治工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构建立体防灾网络。国土所职工每人负责一个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各村委会主任为本村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村民小组组长、党员为群防员,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第一道关口;在汛期,尤其是强降雨天气,各村由镇分工干部、包村单位、国土所职工以及群防员分地段进行24小时监控。同时,国土所将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列为例行巡查,规定对重点村的重点地灾隐患点,国土所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认真排查。5月26日,国土所在通榆居委会五组排查出一隐患点,及时通知水利部门对该隐患地点进行了加固,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通榆国土所)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7月27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