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正式出版发行浏览次数:771 发布日期:2009-12-16 分类:学术动态 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终于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著是一部偏重于阐述理论思维方法及其应用的专著。她既是著者20余年来广泛参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的经验总结,也是从事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地质论证、防治工程设计、跟踪指导施工和工程治理效果检验研究的心得。在指导思想上,通过追求现场“原型观测”、“原型试验”和“原型研究”乃至“原型设计”,走向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力图体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从特殊个性到一般共性,又从基本原理回归到特殊案例应用的技术路线。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共管理等。在理论上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等新概念及其分析评价方法;把采矿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划分为顺倾(向)型、反倾(向)型和斜倾(向)型,并分别建立了其数学力学模型;提出了地质灾害隐式统计(临界降雨量)、显式统计和动力模式区域预警原理,隐式统计和显式统计方法是2003年以来基于气象因素的全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预报服务(CCTV-1)和多个省(自治区)开展类似工作的理论依据;介绍了中国第一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论证的地质观与工程观及其工作原则和防治工程设计遵循的基本理念;总结了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工作步骤和应急处置的技术路线,概括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六个自我”原则和综合防灾减灾公共管理思路等。 下篇针对国家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开展了范例研究。自1993年以来,提出了链子崖危岩体具有南北强拉裂、东西弱拉裂和平面反时针转动的三维开裂变形破坏机制;创建了防治工程方案比选的目标函数方法,并成功的进行了链子崖危岩体地下采空区防治工程和“七千方”锚固工程设计;针对新发现的地质条件变化开展了大尺度(1m×1m)原位岩体力学模拟试验,及时计算调整了工程设计;通过4年多的施工和工程竣工后多年的运行检验,特别是2003年以来长江三峡水库多期蓄水(长江三峡水库135m、145m、156m和172m蓄水位)的考验、稳定性校核计算和多年变形与地压监测数据分析等,得出链子崖防治工程达到正常荷载下稳定系数大于1.30(治理前为1.062),特殊荷载下大于1.15,工程治理效果达到了设计目标,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是成功的。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和土地规划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高等学校师生和政府官员等参考使用。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