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生物群(1号采坑)化石采掘工作顺利完工浏览次数:566 发布日期:2010-03-12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为了系统研究罗平生物群的生态学、埋藏学特征,揭示罗平生物群在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机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协助当地政府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为发展地方经济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罗平县国土局在罗平县大凹子村划定化石采掘点3个,采掘范围5000平方米。 2009年3月,中心组织施工队伍正式开展1号采坑化石采掘工作。在历时3个多月的施工过程中,中心科研人员在采掘现场开展了详细的指导工作,分工明确,严格实施化石采掘工作要求,认真负责地指导、督促施工人员采掘每一块化石;罗平县政府给予采掘工作积极地配合,组织专门的古生物化石工作队,对采掘现场采取了保护措施,由两人24小时不间断看护;化石采掘工作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4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庄育勋主任、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王剑副主任、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李连举副厅长等领导在罗平县领导的陪同下,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4月20日,曲靖市长岳跃生在罗平县委书记高阳、县长张长英以及吕连松副书记等常委领导的陪同下,就罗平生物群研究工作进行调研。 目前全面完成了1号采坑的化石采掘工作,采集了鱼类、龙鱼类、爬行类、节肢类、双壳类等一批古生物化石,现场对化石标本进行了编号、照相、登记造册,同时在采掘现场收集了大量生态学、埋藏学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已采获化石数千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罗平生物群的属种和个体均十分丰富,化石多顺层面分布,属原地埋藏,标本保存精美,一些微细构造和关键部位都完整无缺,化石丰度极高,埋藏体位多样,且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比较齐全,是研究埋藏学和古生态学的理想材料。 历时3个月,剥土5千余方的一号采掘点(罗雄镇大凹子村上石坎)上获各门类化石三千余件,有石板小路环绕采场,留于采场原地万余件古生物化石分布于台阶上可供参观、科考。 采场上稍揭三个平方,便见150多条鱼,已被当地人称“观鱼台”,为下一步地质公园申报提供景点支撑。慎重考虑保护问题暂没再揭其上岩层。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