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患点也不能放过” —— 西安地调中心专家组巴塘乡地灾排查日记

浏览次数:610  发布日期:2010-04-2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随着救人工作接近尾声,青海省玉树州临时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上日程。国土资源系统开展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直接关系到临时安置点和灾后重建选址是否安全。 4月19日8时50分,开完指挥部会议,各路地质灾害排查小组就陆续出发,分片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本报记者同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的4位专家、一位藏语翻译驱车前往玉树县巴塘乡。 这4位专家分别是:西安地调中心水环处处长张茂省,西安地调中心水环处副处长徐友宁、项目工程师李建星和王佳运。“昨天我们已经排查了巴塘近一半地区,到了海拔4500米高的地方,最后大家都有高原反应,不得不吸氧撤离。”张茂省对记者说。由于交通管制,他们昨天晚上10点多才返回驻地,相当辛苦。 经过2小时路程,专家组到达巴塘乡政府。巴塘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乡政府所在地铁力角村竟然只有三四十户人家。乡政府大楼损坏,一位看门人简单介绍了灾情,但了解得并不多。专家组决定沿河流道路排查,河流一般位于峡谷和人员居住处,更易发生地质灾害。 整整一上午,专家组并没有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巴塘乡除一面依山外,放眼望去,碧空白云,草原辽阔,山川环绕,外行人根本看不出地质灾害在何处。车辆在沿河砂石路上走走停停,几位专家像侦察兵一样不时从车窗向外张望,一旦发现异常,就迅速停车查看。4个多小时里,专家组排查了10几处滑坡体和泥石流隐患点,但由于远离居民区,危害都不大。 没有发现大的地灾隐患,似乎劳而无获。但张茂省对记者说:“一个隐患点也不能放过,来了才能知道有没有,没有灾害也是一种发现,我们才放心。”他不时通过对讲机与另一辆车上的同事交流,叮嘱大家沿途记录地形、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点坐标,以留做资料。 简单的午饭后,车辆继续沿交通干线和村庄居民区缓缓前行。终于,下午有了两处重大发现。 一处在下午14时30分发现。专家组到了卡莎村,发现村民的房子都建在泥石流冲击形成的滑坡体上。如果汛期上游雨量过大,峡谷上游的洪水极易诱发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专家组赶紧让翻译找来村支书布尼玛,向他解释村庄潜在的危险。 “村里有多少人?”专家组问。 “300多人。”布尼玛回答。 “你们这里发生过滑坡吗?” “很少,很久以前有过。”布尼玛有些迷惑地答道。 专家组立即表明了身份,详细介绍了村庄潜在的危险:“你们村建在泥石流沟口的堆积上,防震棚也搭建在泥石流沟口,若遇强降雨,会带来泥石流灾害,要尽快采取疏通和部分村民搬迁措施。” 专家组在人考察地形和地质环境后,选择了安全的临时安置场址。建议说:“你们躲地震住在帐篷里,要把帐篷搭建在远离泥石流和陡坡地段。”并实地圈画了相对安全的场址。 布尼玛连声说:“好的,好的,我们会搬。”为了表示感谢,他还带专家组到村里的转经屋里参观。 另一处是下午15时发现的滑坡隐患点。隐患点下方是村里依山而建龙日小学。山上基岩风化壳土质松软,厚度达3米,斜坡下部已经出现滑坡,如遇强降水,将会产生1500立方的滑坡,彻底摧毁这所小学。专家组立即作了详细记录,提出减灾措施,并请翻译找到村干部讲明情况。 地质灾害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很多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不是地震诱发,但也丝毫马虎不得,正好趁这次排查发现隐患。张茂省说:“我们会把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标注在图上,提供给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天色渐晚,专家组不顾疲惫,只要发现地质异常,必然停车查看。下午6点半,前后走了200公里,历时10个小时,专家组才返回驻地。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