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研究应是全球的事——由冰岛火山喷发带来的“蝴蝶效应”想到的

浏览次数:624  发布日期:2010-04-26  分类:学术动态
    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混沌学中描述的“蝴蝶效应”,在冰岛火山喷发后,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一座火山4月14日喷发,随风飘散的火山烟尘覆盖了欧洲部分地区的上空,造成的影响从欧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涉及的范围也扩散到气候、科技、生物等诸多方面。据估计,此次火山喷发过程中,约有1亿立方米至1.5亿立方米的冰川被融化,使当地河流水位猛涨3米,严重威胁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冰火交融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与之同时,火山爆发区周围海洋生物死亡,大片海水酸化。更让科学家担心的是,此次火山喷发会给全球气候带来影响。由于火山烟尘遮天蔽日,历史上有很多火山爆发导致气温下降甚至全球气候变冷的例子,例如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烟尘进入大气层遮蔽阳光,使得第二年全球气温下降,成为著名的“无夏之年”。虽然此次冰岛火山喷发的规模小一些,但科学家惟恐此次火山喷发会唤醒附近的卡特拉火山。    近两年,地球仿佛进入了多事之秋。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还没让这个蓝色星球缓过神。紧接着,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的火山爆发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研究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它更是全球的事。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来到我国的汶川地震现场考察,收集资料,开展科研合作。而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也积极投入到国际地质灾害的科研工作中。2008年11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将“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专门委员会”设在中国,就标志着中国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在国际工程地质舞台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发生后,我国地质工作者不遗余力地贡献出了科研成果和资料。    地震和火山带来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也为科学家们带来了宝贵的科研资料。对每次地震和火山进行总结和探索将有利于人类防范下一次灾难。作为地质学家们应抓紧宝贵的时间围绕全球主要活动构造区的新构造与地质灾害问题,搭建全球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网络体系,共享资源和信息;通过大量新构造与地质灾害方面的工程实例剖析,开展理论总结和研究;定期召开国际性专题会议,提出新构造与地质灾害领域(地应力、活动断裂、地质灾害等方面)经验性的工作标准或可供参考的工作方法指南。    人类尚没有能力控制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多的“蝴蝶效应”仍将上演,因此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完善全球应急机制就成为各国和地区未雨绸缪之事。地质灾害或发生在一国,但地质灾害研究应是全球的事。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