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预警发出之后 —— 玉树禅古村村民紧急避险记浏览次数:528 发布日期:2010-05-1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五月,许多地方繁花似锦,而青海玉树的春天来得特慢,草芽还未返青。进入五月,持续的雨雪开始光顾和滋润干渴的土地。 “五一”期间,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现场,100多名国土人仍坚守在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现场。他们每日随时密切地用已布设的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69个监测点,监测着22条滑坡、不稳定斜坡监测断面,2处地裂缝的丝毫变化。 5月2日以来,玉树连降雨雪,巴塘乡一个地震滑坡隐患点滑坡后缘数条裂缝加宽位移变形明显,3天累积位移量达47.9毫米。该滑坡体在较强降雨或余震的作用下极易发生高速远程滑坡。禅古村一社的32户共130余名农牧民的生命安全面临极其严重的威胁…… 5月3日17时30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将这份紧急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报迅速呈送到了青海省省长骆惠宁的手中。 此时,灾区的天空依然阴雨绵绵,灾情刻不容缓。 刚刚结束了在灾区几个点的调研,骆惠宁立即召集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负责同志研究灾情,部署紧急救援事宜,并明确作出批示:今晚紧急行动,一定要尽快把禅古村一社的32户群众全部转移出来! 子弟兵行动起来了!军队和武警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指派就近的武警青海四支队支援。 党员干部行动起来了!负责禅古村片区的省、州、县以及果洛州的救援干部们投入了紧急救援中…… 32户群众的转移工作到底进展得怎样?在灾区指挥部一刻也闲不下来的骆惠宁十分挂念。 当晚10时许,指挥部安排深夜实地抽查核实帐篷发放情况的会议一结束,骆惠宁立即前往位于结古镇南10公里的巴塘河右岸山脚下的禅古村一社。 深夜的巴塘河谷里伸手不见五指,但在禅古村一社的转移现场,帮助群众搬运的十几辆军车上的大灯,把一个小小的山村照射得亮堂堂的,部队官兵和党员干部们拆帐篷,装货物,忙得热火朝天。 “群众是否已经安全转移?” “老人、妇女、小孩和行动不便的群众是否已经撤离?” “群众转移后生活是否已经安排好?” 一到现场,骆惠宁便立即询问负责转移的部队和片区干部。当了解到一社的大部分群众已于当晚8时30分左右搬到了安全地带,目前村干部正在现场配合部队继续转移剩余群众时,骆惠宁欣慰地说:“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在忙碌的搬运现场,骆惠宁挨家挨户地查看转移情况,并详细询问负责这个片区的州、县干部,他叮嘱负责搬迁的部队和地方负责人,搬运群众物资时,一定要有户主在场,家庭财产要跟户主一起转移。 当了解到受灾群众新安置点尚不通电时,骆惠宁叮嘱玉树县的负责同志,马上安排电力抢修队伍,争取在第二天为群众通上电。 将近午夜,骆惠宁又驱车赶往扎西科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实地察看受灾群众的住宿情况…… 5月3日晚7时许,在接到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命令后,武警青海总队第一时间组织四支队300多名官兵,投入转运群众行动。官兵们克服路况差、视线不清、搬运难度大等困难,采取一户一车、一户一班的方式,将32户受灾群众的帐篷和物资全部搬到了巴塘草原的安全地带。在8个多小时的夜间转运中,青海总队副总队长牛建国、副政委龚松华亲自带领2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抢险救灾突击队,到离滑坡山体最近、危险系数最高的10余户受灾群众的帐篷内抢运物资,转移群众。当牛建国了解到,有几户受灾群众生活物资较为紧张时,他立即让后勤人员送来了大米、面粉、罐头等食品及常用药品。四支队二中队战士郭飞,在几天前的废墟清理中,由于连续的操劳导致手指和指甲盖严重裂口,正在卫生队接受治疗。当听说灾区因山体滑坡危及受灾群众的生命时,他立刻拔掉手上吊针,积极投入到转移群众和抢运物资当中。他除了和战友们一起搬运物资外,还一个人将4名藏族老人背到了安全地带。一位藏族老人看见郭飞流血的手指,流着泪说:“小战士的手已烂成了这样,还帮我们转移帐篷、抢运物资,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武警官兵真的跟我们亲人一样。” 5月4日凌晨3时20分,随着玉树县结古镇禅古村一社最后一户受灾群众家的帐篷和物品被装上军车,武警青海总队四支队300多名官兵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成功将32户,139名村民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目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治理,灾后重建选址论证,灾后地籍调查等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通过全站仪、GPS等先进监测设备,时刻监测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水平位移,泥石流的流量,松散物源和降水量。根据前期地质灾害排查结果,国土资源厅在地震灾害危险地区划定了警示红线,设置了警示牌。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