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应急处理 谨防形成灾害链 —— 就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访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田廷山浏览次数:724 发布日期:2010-08-16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8月8日凌晨,一场突降的暴雨在甘肃省舟曲县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从两条沟急速冲下,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并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大半被淹。截至8月15日16时,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住院66人,解救1243人。 就在舟曲大营救紧张进行之际,离舟曲不远的陇南市,8月12日又突降暴雨。截至15日零时,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已造成陇南市34人遇难,63人失踪。 紧接着,受8月12日以来的强降雨影响,四川绵竹清平乡、汶川映秀镇等地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国土资源部继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在一周内第二次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 特大地质灾害突发频发,中国遭遇本世纪最严重地质灾害考验。根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共发生10人以上死亡失踪的重大地质灾害事件14起,为近10年来最多,仅这14起灾害就造成379人死亡失踪,已经超过2001年以来任何一年全年度的重大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密集的地质灾害?面对灾情,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应急处置?下一步应该怎么办?8月14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 记者:从舟曲以及近期强降雨在甘肃、四川、陕西、云南造成的一系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我们不由联想到了两年前汶川地震、几个月前玉树地震引发的大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我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这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为什么重特大地质灾害接二连三发生并且损失如此严重? 田廷山:地质灾害大都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灾害链中的一环。比如地震活动可以诱发大量崩塌、滑坡灾害,随强降雨常常形成泥石流。而震后的强降雨,暴发泥石流的几率就更大。所以,要说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的原因,一定能从灾害链的前段找到原因。 我国大陆主体处于十分独特的全球构造部位。从全球构造位置来看,我国处于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活动相对强烈,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而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冰岛火山、印尼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等,都表明地球处在一个相对活跃的地壳活动期。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运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巨大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造成了地表岩石的破碎,让工程地质条件变得脆弱,在强降雨作用下,很容易形成重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事件增多频发,是形成地质灾害高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处于东亚季风区,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我国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非常明显。从去冬今春的干旱,到现在的局部地区强降雨,情况非常罕见。像舟曲等地区诱发泥石流的瞬时降雨量,都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所从未遇见过的。 中国人口多,相对条件比较好的土地并不丰富,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大批人口在山区生活,而恰恰是山区,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所以灾害一旦发生,损失就很严重。 记者:甘肃舟曲、陇南和四川绵竹、汶川的泥石流发生,有共性吗? 田廷山:有。从地质上看,这些地质灾害其实都发生在同一个地质构造带上,就是印度、欧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挤压带,这个地区,恰好是构造活动的活跃区,本身就造成了青藏高原上升。岩石破碎、山脉陡峭,峡谷纵深,容易发育地质灾害。 两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实际上损毁了很多山体,山体一旦被震松,在局部地区强降雨的诱发下,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记者:国土资源部在舟曲泥石流发生的8月8日当天就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反应,一周后的今天,又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反应,请介绍一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都包含哪些内容?一级应急响应意味着什么? 田廷山:针对地质灾害频发的严峻局面,国土资源部及时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我们这个办公室24小时值班,主要任务是第一时间从各省获取地质信息并加以核实、上报。部署应急专家赴灾区,准备地质资料和调查设备、选择调查路线。同时,通知省厅应急专家赴现场工作。 针对地质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状况,我们采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舟曲是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灾害影响范围广、损失大;汶川在特大地震两年后爆发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针对这样两次灾害,我们在一周内相继两次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在舟曲一级地质灾害响应中,国土资源部部长、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指挥长徐绍史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副指挥长汪民亲自带领国土资源部驻甘肃省的应急专家及从北京赴往舟曲灾区的两批专家,在灾区一线成立前方协调组,直接部署、组织和协调灾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在8月14日晚启动的第二次一级应急响应中,徐绍史再次率专家赶赴四川开展指导、协助救灾工作。 对陇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我们启动的是4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因为事前做了气象预警预报,地方政府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我们的应急专家已经上灾区现场协助指导救灾工作。 在应急响应中,除了专家赴灾区工作,国土资源部相关单位积极为灾区工作做支撑服务,及时提供空中地面技术资料。 记者:应急专家在灾区现场都做些什么? 田廷山:主要是调查灾害发生原因,分析灾情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导协助救灾工作,防范二次灾害伤及救灾人员和周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应急排查及防范。 记者: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未来几天,北方地区大部和西南地区东部仍处于降雨集中时段,极易出现短时强降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这么办? 田廷山:我觉得就两个字,一个是防,一个是躲。 所谓防,就是把工作做到前面,对地质灾害隐患区,一定要抢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工作。有的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凡是有地灾威胁的隐患点,一旦遇到极端气象,就必须加强防范,要随时观察隐患点的变化情况,任何成灾的蛛丝马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有成灾迹象,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决撤离人员。 所谓躲,不仅在时间上要快,还要注意方法,特别是路线的选择。在躲避泥石流的时候,一定注意,千万不能顺着它的方向,而要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两侧方向跑。 记者:对舟曲的灾后重建您有什么建议? 田廷山:经过泥石流后,山体会处在不太稳定的状态,山体的稳定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旦有局部地区降雨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很容易再次发生地质灾害,必须高度警惕,加强防范。不要开展破坏山体稳定性的工程活动,像切坡、采矿这样的工程必须停止。 此外,要保持整个沟渠的通畅,及时清理物源区及行洪道内的堆积物,山要稳,水要通,我们才安全。同时,避免再将建筑物修建在行洪通道内。 记者:目前国土资源系统应急救灾在做什么? 田廷山:国土资源部全系统专家共同努力,刚刚完成了《甘肃省舟曲县8.7特大泥石流灾害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表》和《舟曲县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泥石流白龙江两岸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报告》。希望这些成果能够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