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立“立体分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1182眼监测井严密监视四个含水层组的地下水流场和水质变化浏览次数:658 发布日期:2010-11-01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日前,北京市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的《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与初步整治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运用国际先进的地下水监测网优化技术,北京首次建立“立体分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层综合评价。据悉,该项目建成的北京市平原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专项监测网络于今年年底正式启动运行,将切实保障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环境安全。 据了解,该项目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地质勘查发展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建立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和污染源专项监控网,从而实现对地下水水质长期、系统的监测与评价,全面掌握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实时了解重点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为政府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定期发布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为初步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整治方案提供基础依据。 项目历时三年,在北京市平原区690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了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北京主要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了1:2.5万污染源专项调查。项目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准确把握含水层空间结构和垂向分层特性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先进的地下水质监测网优化技术,提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优化的新方法,设计了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与污染源专项监测网。运用先进的“一孔多井”监测井技术,首次在北京系统地建立了立体分层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成区域地下水监测井822眼,其中第一含水层组监测井数量为374眼、第二含水层组235眼、第三含水层组141眼、第四含水层组72眼。 项目针对平原区工业污染点源、污染河流线源、农业污染面源等污染源,建立了360眼污染源监测井,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市平原区重点污染源专项监控网络,实现了从源头监控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专项目标,提高了北京市在地下水环境状况方面的监控能力,填补了北京市地下水污染专项监测空白。 项目组在建立立体分层监测网基础上,对北京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分层综合评价后提出,为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健康,现阶段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下水集中开采的水源地,从含水结构上看要重点保护生活开采层,即各冲洪积扇的顶部地区单一潜水含水层和各冲洪积扇下部地区第三、四含水层。为此,项目组建议,不仅要对地下水水源地地区严格管理,还要对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防污性能差地区,特别是污染荷载高的工业园区加强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管理,从源头进行污染防治;要利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重点对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主要补给区等开展地下水环境整治、修复研究工作;要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长效机制,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环境安全。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实现了传统资源型监测网向资源与环境并重型监测网的转变,对北京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国内类似工作具有示范作用,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