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调查,构建中国特色防灾减灾体系浏览次数:500 发布日期:2010-12-07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记者田雪莲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15字任务”和“6个1”的工作做法,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历时10年完成了除上海外全国30个省(市、区)1640个山区丘陵县(市)的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摸清地质灾害,建立了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这些成果已成为全国、省、市、县各级政府重大应急事件处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依据和支撑,也为编制“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10年来,地质灾害调查人员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探索、总结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15字任务”和“6个1”的工作做法。“15字任务”即走村镇,查隐患,建网络,编预案,定规划。“6个1”即下好一个文件,开好一个会,填好一张表,建好一张网,做好一个库,编好一套图。沿着这一思路,10年中完成了1640个山区丘陵县(市)的调查与区划工作,调查并确定地质灾害点近20万处;编制了1640份、涉及近20万个灾害点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填写发放了数十万张“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编制了县(市)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图、地质灾害损失现状评价图、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程度图、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损失预测评价图等反映地质灾害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系列图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164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制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开发了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趋势分析,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调查评价显示,我国地质灾害从类型看,滑坡占总数的60.7%,崩塌占17.6%,泥石流占12.8%,地面塌陷占6.3%,地裂缝占2.6%。 从地域分布看,地质灾害隐患集中发育于西南山地区和东南丘陵区,这两个区域内隐患点数量占隐患点总数的71%。 从规模看,我国地质灾害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中型灾害占总数的18.7%,小型占74%,巨型占1.4%,大型占5.9%。表现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等中西部地区的地质灾害相对数量少,但规模较大;东部地区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小。值得重视的是,灾害损失统计表明,占地质灾害总数74%的小型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直接经济损失总数的55.7%。 从时间上看,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我国雨季的6-8月,占灾害数量的73.1%。 地质灾害调查人员还对全国滑坡崩塌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滑坡崩塌高易发区面积约1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4%;中易发区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1%;低易发区面积约2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9%;非易发区面积约34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6%。 据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建立的具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被实践证明是现阶段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自1999年以来,通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611起,安全转移50.9万人,因灾死亡人数从1999年前的1000余人减少到1000人以下。 但地质灾害调查人员特别提醒,由于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加大、城镇化加剧,特大型灾害的发生数量和造成灾情程度呈现上涨趋势,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