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浏览次数:610 发布日期:2011-05-20 分类:各省总站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山西省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隶属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12 个市(队)级监测中心(站)(其中 6 个隶属市国土资源局, 6 个隶属地勘局各队)组成,共计从业人员 161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13 人(高级职称 37 人,中级职称 35 人,初级职称 41 人),其他人员 48 人。 表 1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监测机构名称 级别 隶属关系 从业人数 主任 小计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人员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省级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69 26 18 13 12 刘 瑾 太原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市级 太原市国土资源局 4 1 2 1 张建华 大同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市级 大同市国土资源局 5 3 2 刘喜旺 忻州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市级 忻州市国土资源局 5 1 4 于昕元 临汾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市级 临汾市国土资源局 2 2 樊华圣 运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市级 运城市国土资源局 4 4 姚建忠 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市级 晋城市国土资源局 10 1 3 6 杨晋年 地下水动态监测太原分站 队级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5 1 2 3 9 王胜利 地下水动态监测大同分站 队级 山西省地勘局 217 地质队 7 3 2 2 苏厅云 地下水动态监测忻州分站 队级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3 2 1 邢武亭 地下水动态监测晋中分站 队级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3 1 2 孙奋清 地下水动态监测长治分站 队级 山西省地勘局 212 地质队 16 3 6 7 杨进秋 地下水动态监测晋南分站 队级 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 18 2 4 4 8 杨成云 合计 161 37 35 41 48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原名山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总站,经原地质矿产部批准成立于 1987 年,隶属山西省地质矿产局。 2000 年 12 月划归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更名为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2001 年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为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根据晋国土资党发 [2009]84 号《关于成立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通知》, 2009 年在“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基础上加挂“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牌子。根据省编办晋编办字【 2010 】 7 号文确定的我中心主要工作职责为: ⑴协助编制全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⑵承担全省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汇总、分析及处理工作; ⑶承担全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⑷负责重大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⑸承担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工作; ⑹指导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的业务工作。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综合研究工作任务。 二、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现状 目前,我省主要在地下水动态、缓变性地质灾害方面开展监测工作。 山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监测孔主要分布在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长治六大盆地区,控制面积 25999km 2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山西省共有 410 多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点,按监测点类型统计,有专门监测孔 323 个,机井、民井 91 个,泉水监测点 4 个。截至目前由于诸多原因,已有 200 多个监测井(孔)损毁不能观测,处于正常监测状态的仅 180 个(其中国家级 23 个、省级 143 个、地市级 14 个)。 2009 年,我中心向省财政立项申请的“山西省重要经济区地下水监测建网勘查” 项目启动,在太原市平原区、大同盆地区及忻州奇村、顿村地热区,新建监测孔 49 个(大同盆地 26 个、太原市 20 个、忻州 3 个地热监测孔),新建的监测孔已安装了孔口保护装置,目前尚未安装水位自动记录自动传输仪。 2010 年,经过多方努力,我中心在临汾、运城利用原有钻孔及民井分别新设地下水水位监测点 65 个(临汾 34 个、 运城 31 个)。 地下水监测孔钻孔施工 各监测站除太原分站安装有 4 台水位自动记录仪外,其余水位监测设备大都还是沿用测绳、测钟、万用表等开展工作。水位监测频率一般为 3 次/月,水质监测频率 1 - 2 次/年,监测项目以全分析为主,个别监测站加有五项毒物元素及微量元素。 我省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始于 1989 年大同市地裂缝监测工作,在大同市 428 机车厂建立了地裂缝监测仪器站,采用 DG — 1A 型静力水准仪和 SR — 1 型水平蠕变仪对地裂缝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日一次; 2004~2008 年、 2009 ~ 2010 年我中心承担《山西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山西盆地地裂缝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开始全面规划建设山西省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网络。 截至 2010 年,已建成了太原市地面沉降监测网( GPS 观测墩 10 个、 104 个水准点);大同市地面沉降监测网( GPS 观测墩 5 个、水准点 83 个);临汾市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网(水准点 82 个);平遥县地面沉降监测网( GPS 观测墩 10 个);大同市地裂缝监测网(水准监测点 29 个、仪器监测站 1 处)、太原盆地地裂缝监测网(水准监测点 34 个、 GPS 点 7 个);临汾、运城地裂缝监测网(已埋设 12 个水准标石点)。地面沉降监测频率为每年 1 次,地裂缝监测频率为每年 2 次 . 。 三、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现状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 5 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 4 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16 套(其中全站仪 1 套、手持 GPS12 套、 DG — 1A 型静力水准仪 1 套、 SR — 1 型水平蠕变仪监测仪器 1 套)。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存在的问题是运输设备有些陈旧,部分设备还在不断升级,监测仪器的兼容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现状 山西省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始于 2007 年,随着全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全面完成,为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至 2010 年,全省范围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主要成果包括三方面:一是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服务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及“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是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服务的“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地下水动态自动监测信息系统。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会商系统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我中心于 2004 年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制度,“十一五”期间我省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期间,我们进行了信息传输专线建设、可视化会商系统建设、预警预警系统数字化预报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短信群发系统的开发建设与使用,使此项工作由最初的互联网信息传输、电话会商、手工预报发展到了信息的专线传输、可视化会商、计算机自动分析预报以及短信自动群发。“山西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经过一年试运行于 2008 年 12 月通过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系统”在深入研究山西省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诱灾因子和承灾体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模糊数学、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建立了多元信息融合的数学模型,涵盖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预报预警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全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后,我中心对全省 114 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进行了集成与整合,对 11425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数据库。完成了全省县级空间数据库整理、全省易发分区图及防治规划图空间数据库、省级综合研究空间数据库建设。开发了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2009 年汛期部分试运行, 2010 年汛期开始全面运行,对全省群测群防点实现了网络化的信息动态更新管理,可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背景资料以及群测群防动态信息。 (三)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地下水动态自动监测信息系统 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方面先后开展了《山西省重点地区矿山生态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 2000 - 2001 )、《山西省矿山尾矿、固体废料、土地复垦、地质环境调查》( 2001 - 2002 )、《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 2002 - 2004 )、《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2004 - 2005 ),取得了大量基础数据,特别是 2009 — 2010 年全省开展了“采矿造成村庄破坏及其它相关矿山地质灾害专项普查”工作。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基础条件已具备,目前项目已启动,实施过程中。 依托《山西省重要经济区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我中心在太原市和大同盆地新施工地下水监测孔 49 个,目前正筹备安装地下水数据自动记录、自动传输设备。地下水监测数据自动接收系统由西北大学协助建设,预计 2011 年中整个系统验收后可投入使用。 (四)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山西地质环境信息网自 2008 年 7 月开通至今,一直安全运行,共发布信息 680 条,上网浏览已达 25385 人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启动以来,三级以上预报产品,均通过网站发布,增加了受众面,提高了发布质量。除此以外,网站还为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政府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起了积极作用。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4 年 6 月,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山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2004-2010 年间,累计完成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产品 750 份,通过山西卫视共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 91 次,在山西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预警信息 450 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2004 年开始,每年在全面分析整理了全省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建设与保护、矿泉水及地热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法律法规建设等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完成了“山西省 2006 — 2010 年度地质环境公报”、 “ 2004 — 2010 年山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 “山西省地热资源管理条例”、 “山西省十二五地质灾害应急规划”、“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太原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大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 山西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发展史”等的编篡工作。 2004 年开始实施的《山西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山西盆地地裂缝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已取得了全省地面沉降地裂缝长序列的监测资料。在项目实施的同时,我中心积极将调查与监测成果运用于地方城市建设及大西客运专线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发育、活动情况,提出了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防治对策和技术方法,指导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避免和减轻了地裂缝、地面沉降对建设工程的危害,保证了各项工程建设的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六、队伍建设与行政管理 我中心针对承担的地质调查与测绘、监测网点建设、数据信息传输、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等工作,我们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聘选拔等方式,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9 名。中心技术力量,特别是地下水、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三大核心支柱业务人才得到进一步充实,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活力和积极性。 我们以地质调查项目和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为平台,积极鼓励年轻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不断丰富野外实践经验,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全面提高专业素质。通过给压力培养人,通过挑担子锻炼人,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环境,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中心事业发展的后劲。 我中心高度重视管理工作,行政、经济、技术、后勤保障的制度化、规范化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我中心共修改、制订《地质项目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40 余项,基本实现了管理工作制度化。 2010 年,我中心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0 年 11 月我中心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被评为“ A 级地质调查队伍”;经过全体职工多年的努力, 2010 年 12 月,我中心通过了山西省直工委文明和谐单位达标验收,如愿成为省直文明和谐单位。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