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治理还南京仙林昔日风光

浏览次数:529  发布日期:2011-06-21  分类:各省动态
南京的“东大门”栖霞区仙林地区,居东西南北水陆要冲,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众多。境内山地资源较为丰富,地貌形态多样,多种山林植被资源的生态功能对维持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仙林地区将发展为南京三大副城市中心之一,以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科技产业为主,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和休养生息的乐土。仙林高校区现有十余所高校和一流的中小学座落于此。至2009年下半年,高校学生人数突破15万人,成为全省高等教育重要的集聚区。灵山、桂山、龙王山位于仙林高校区南部,东连宝华山,西接紫金山,是南京市的一条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也是连接南京外围大生态系统的绿楔。然而开山采石在仙林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伤疤,如何治愈仙林的创伤?如何治理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们迫不及待地寻求良方。满目疮痍,原有植被早已荡然无存从南京地铁二号东延高架线、长江四桥连接线、沪宁城际铁路、仙林大道等交通干线和高校区内望去,清晰可见破碎的灰褐色、黄褐色高陡边坡,残缺不全的山体在青山绿水中显得格外醒目,昔日风光秀丽的灵山、桂山、龙王山满目疮痍,原有植被早已荡然无存。仙林地区的灵山、桂山、龙王山石灰岩资源丰富,上世纪50年代初便在此露天开采矿产资源,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宕口分布密集,是南京城市周边主要的建材供应基地之一。几十年来的开山采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现在该地区共有30余个废弃露采矿山宕口,形成13个集中的矿区,总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矿山关闭后,原有矿山企业早已解体,治理责任主体已经灭失,仅留下一声叹息。数十年的开采,残留的宕口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理,原有植被遭到破坏,秀美的青山已是断崖残坡、岩石裸露,并存在大量的危岩和多处崩塌隐患。采石场斑驳的岩石裸露、危岩耸立、成片的废土石堆与周围郁郁葱葱的山体植被极不相称。不少废土石堆侵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废土石堆形成的荒坡、荒地,边部松散,在雨水冲刷下黄浊的污水肆意横流,对高校校园、生活区以及重要河流九乡河造成严重污染,汛期暴雨季节有引发局部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暴风下废土石堆的沙粒随风扬起,遮天蔽日,袭击高校区及周边乡村,成为城区空气中的污染源,危及居民的身体健康。矿区残破不堪的环境状况形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南京东大门的景观环境,影响了“绿色南京”、“生态南京”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给投资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对灵山、桂山、龙王山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地质灾害隐患34处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2010年,由江苏省地调院承担,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实施的《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灵山、桂山、龙王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成为江苏省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矿山环境治理项目之一。治理项目区属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确定的76个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江苏南京、镇江、扬州重点治理区。一年来,江苏省地调院已查明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据统计,治理区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34处。崩塌隐患体土石方总计约6.40万立方米。13个矿区分布于山脊线以北长约6700米、宽60—1100米的地带,占用和破坏土地总面积约119万平方米。其中,48万平方米裸露的岩石边坡和82万平方米堆有废土石渣的宕底废弃地,引起水土流失,废土、废石渣以及形成的泥石流将流入下游,对山体西北侧开阔的平原区域的道路、水塘、河流以及高校区造成污染和毁坏,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这与南京市倡导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格局大相径庭。投入资金1.19亿元 两年内完成治理按照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廊道内将建设灵山—桂山、龙王山两大南京市城市森林公园和灵山生态休闲区、桂山运动体验区、龙王山景观区、九乡河滨水休闲带等。为使关闭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南京市决定对灵山、桂山、龙王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治理。通过整治、复绿,还灵山、桂山、龙王山昔日秀丽的风光。江苏省地调院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二是对裸露边坡的综合治理;三是对宕口及废弃地平面的整治。三个方面的治理工作应相互结合,并以地质灾害治理作为首要任务。该治理项目计划于两年内完成,共需投入资金1.19亿元。除向财政部及国土资源部申请的3150万元资金外,南京市人民政府已计划在2011~2012年投资8754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并成立灵山、桂山、龙王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指挥部,严格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治理工程部署的主要原则为:环境治理与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廊道保护与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边坡稳定、安全优先的原则,恢复、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针对各区段地貌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同时坚持成本控制,就地取材,争取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功能优先的原则,首先使原有裸露的山体得到有效的防护,消除滑崩地质灾害隐患,防止水土流失,逐渐达到山体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结合矿区周边环境条件特征,使矿区治理后能够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生物多样性、乡土化原则,先“识地识树”,再“适地适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江苏省各地都已相继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整治工作,并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南京市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借鉴周边地区的成功经验,已先后投入了配套资金3000多万元,组织并实施完成了幕府山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羊山地区部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通过对灵山、桂山、龙王山建材矿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修复创建生态廊道的优美绿色环境,形成与交通干道、景观道路及周边环境相适宜的自然景观,将提升南京“生态园林城市”的品位,并带来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新增绿化面积91万平方米,将净化区域空气质量,消除视觉污染,破损的山体和废弃地将新披上绿装,自然风貌得以再现,被破坏的山地资源重获生机,消除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矿区残破不堪的环境面貌,恢复和重建灵山—龙王山绿色廊道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善南京市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有利于推进生态省建设。此外,该治理区将按照南京市城市森林公园的要求,形成与旅游发展相配套的新景点,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提高当地的旅游经济收入。治理工程实施和后期养护和管理的同时,可解决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矿山环境治理的长远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可谓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规划中的仙林地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完善,占地80平方公里,可容纳60万人在此工作、生活和学习。未来的灵山、桂山、龙王山一带将成为一座神圣的文化殿堂,一方令人留恋的家园,一个世人瞩目的崭新的新城区,为南京乃至全省、全国的教育事业腾飞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作出卓越的贡献。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