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明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标任务

浏览次数:817  发布日期:2008-04-10  分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动态
 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记者范宏喜报道,4月7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召开以“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为主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该院已全面启动。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总体部署,经过认真前期准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地质环境保护支撑和服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是国土资源部履行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提高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根本,围绕实施技术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技术装备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快构建统筹部署机制、科技创新机制、成果服务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干部考核机制、经济调控机制等,形成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提高其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攻坚突破,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今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完成全国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任务和对第二代全国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进行示范的基础上,以实施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地质灾害领域监测示范工程”、“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程”、云南哀牢山和三峡库区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工程为依托,带动福建泉州、四川丹巴、陕西延安和新疆伊黎河谷等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支撑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总体能力和水平。以华北平原为典型地区,融合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开展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适时启动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示范区建设,为国务院地面沉降防治部际联席会议提供支持。二是综合集成,打造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2008年,建立水工环地质一体化数据结构框架,建实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等专业数据库,整合多源、多尺度基础数据、监测数据、成果数据,初步完成一体化的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成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推广地质环境野外采集支持系统,保障“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正常运行。以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工程、国土资源调查和科技支撑计划为依托,建立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灾害类型的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持专家库,配置地质灾害监测、传输等有效装备,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科学评估地质灾害灾情,结合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建立的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形成地质灾害应急保障机制。三是创新发展,推进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以进一步理清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典型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为支撑,初步形成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框架。以四川雅安、云南新平、三峡库区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为支撑点,配置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和传输高新技术,建设统一共享的以3S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和数据远程传输为一体的全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开展国家重大工程典型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使其成为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与安全运行。大力集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西气东输”管线陕西子长工程段为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探索影响国家重点管线工程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的模式与方法。进一步集成云南哀牢山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国1583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关键技术、地质灾害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等重大成果,为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供支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由院长侯金武主持,院党委书记康战作了“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的动员报告。会上,副院长田廷山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万忠还分别传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土资源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最后,院长侯金武进行了会议总结并就当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要求。院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