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安全吗

浏览次数:582  发布日期:2011-09-19  分类:城市地质
                                                                                                                           ——对话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城市地质研究室主任刘长礼 9月5日凌晨1时左右,德阳市区岷江西路路面发生塌陷,形成一个7.1米长、4.6米宽、3米深的坑体。一辆出租车经过该处时,造成司机乘客双双受伤。 8月29日凌晨5时左右,大连地铁211标段南机区间位于甘井子区虹港路与圣林路路口东北角处发生塌方。这是大连地铁今年来第五次塌方,让人们再次热议“大连适不适合建地铁”这个话题。 7月23日下午,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突发“地陷”,近20米长的工地围墙和基坑下陷,旁边两栋居民楼里百余户居民紧急疏散。仅仅就在几天前,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住宅楼一侧发生垮塌,楼内居民被迫撤离。 …… 从“楼歪歪”到“地陷陷”,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发生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现代化城市为何频现“地陷”危机?城市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如何建筑“安全长城”?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城市地质研究室主任刘长礼。 记    者:最近,全国多个城市频现“地陷”危机。对此有专家指出,现在城市规划多是在地面上“画画”,其实地底下的东西很复杂,需要地质专家来发挥专业作用。您认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刘长礼: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展,加大了人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极大地激化了城市人—地矛盾,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及水土污染等问题。城市建设诱发的这些地质灾害或环境地质问题,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威胁居民生命与城市安全运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313个主要城市(地级及以上城市)历时7年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专门调查表明,近十多年来,这些城市中的2/3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与边坡失稳;1/3多发生过地面采空塌陷;1/3多发生过地面沉降;1/6多发生过地面岩溶塌陷;近1/4发生过地裂缝;约60%地下水受到污染;近1/3土壤受到污染,对城市绿色“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影响极大,这些灾害累计造成经济损失达35764.5亿元。 如果不重视工程地质,在城市选址、规划、建设施工与管理过程中,都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埋下安全隐患的种子。 记    者:那么,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刘长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可以归纳为人类对城市客观环境地质规律的认识不清、尊重不够,以及人类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活中未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激化了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问题的发生。 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诱发因素多种多样,环境地质规律也形形色色。过去财政投入不足,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亏欠很多,绝大多数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情况远未摸清,地质灾害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机制机理尚未掌握,远远不能满足地质灾害等预防与地质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我国主要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严重不足,31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仅185个城市设有监测点,且监测点、监测项目与内容严重不足,监测技术手段也比较低下。监测落后,严重制约了城市地质灾害的预防与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人类作为城市中人—地相互作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方、人与地质环境矛盾激化的主要责任者(调查表明,城市中80%以上的环境地质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诱发),不能深刻地认识地质环境,不尊重客观地质规律,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作用于地质环境的行为,这是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记    者:您认为今天的城市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些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地质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普通公众应该如何来认识和看待这些问题? 刘长礼:如何使人与地质环境和谐相处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充分正确认识城市地质环境规律、准确把握城市中人—地矛盾激化所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机理,采取措施规范人类作用于地质环境的行为。 作为地质工作者,就要加强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与监测工作。加强城市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提高对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对城市建设发展适宜性的认识水平,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地质科学依据。加强城市环境地质基础研究,科学、准确地认识城市环境地质本质规律,提高地质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工作,完善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体系,为城市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必要适时信息。在这方面,可以扩大监测队伍,增设监测站,逐步实现对所有城市的监测;增加监测内容,增加监测密度,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升级或更新监测手段与技术,提高监测精度及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要加强城市地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为人类行为提供制度约束。健全地质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积极探索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的地质环境评价制度、地质环境补偿制度、地质环境论证制度等,为人类活动行为提供制度约束,这是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健全地质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强化城市地质环境教育;加强立法研究,尽快出台城市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和完善城市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标准或规范,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行政与技术管理水平,规范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的行为。社会公众要主动加强学习,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还有就是要理顺体制,提供高效的地质环境管理体制,解决地质环境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职能职责交叉、体制不顺等问题;建立地质环境保护的领导责任制与协调机制等。 记    者:目前在城市地质研究中,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在向地下要资源的同时建筑“安全长城”? 刘长礼:在城市地质调查研究中,大家关注最多的是城市“安全”,主要包括城市建筑安全、基础设施运营安全与城市地质资源利用安全。城市建筑安全、基础设施运营安全涉及到工程地质、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等调查研究,城市地质资源利用安全主要涉及到包括质量与污染等调查在内的地下水资源、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工作。 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进行,城市发展与其相邻城市或区域发展密切相关,已从单独的城市向城市群、经济区集成建设与发展。上述问题的调查研究已扩展到城市群、经济区等大区域。 我们只有将城市地质调查研究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理顺管理机制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人与地质环境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促进城市人—地和谐相处,构筑城市“安全长城”。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