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5地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最高达国内领先

浏览次数:557  发布日期:2011-10-09  分类:综合信息
    近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在郑州对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西藏尼龙玛地区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成果报告”、“青藏高原1∶25万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河南)”、“河南1∶5万潭头镇、古城、陶湾、栾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阿勒塔什幅、恰克拉克幅、阿克别尔迪沟幅、布伦口幅区域地质调查”、“河南官道口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等5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全部顺利通过,其中一个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个项目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居领先地位,三个项目总体达国内先进水平。   “西藏尼龙玛地区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成果报告”项目运用现代成矿及找矿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在念青唐古拉地区基础地质以及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认识。首次提出了尼龙玛地区铅锌矿床主要控矿层位为来姑组及马里组,其中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来姑组之中,矽卡岩型及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马里组中,为区内实施地质找矿快速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区内层控型铅锌矿床、矽卡岩型-热液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多元信息找矿标志及成矿模型,圈定了8处成矿远景区、23个找矿靶区,提出了找矿方向,新发现3处远景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新发现矿产地,其中1处矿产地具有大型规模前景,地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专家组认真审阅了成果资料,经质疑和讨论,通过鉴定,认定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青藏高原1∶25万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河南)”项目是中国地调局重大项目“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系列图件编制和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综合研究”的子项目,也是全国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在建库过程中对于地调局提供的系统库进行了完善,补充了部分子图、线型、图案和色库,增加了代码库,体现了图幅的地质特色,丰富了系统库内容。在非正式地层单位和侵入岩的属性表达、工作流程改进、国境线和水体内部界线的归类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并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技术标准采纳。该成果已经在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今后推进地质调查评价主流程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专家组认定该项目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居领先地位,通过鉴定。   “河南1∶5万潭头镇、古城、陶湾、栾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野外调查,新发现各类矿(化)点12处,找矿效果显著,在该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部署了4幅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加强了栾川断裂和马超营断裂及其两侧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对比,建立了测区构造格架。厘定了测区地层序列,在1∶25万“太华杂岩”解体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提高了地层研究程度。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层单元的变质岩的岩石组合、变质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原岩类型等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方面有重要进展。专家组经过评审,认定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鉴定。   “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阿勒塔什幅、恰克拉克幅、阿克别尔迪沟幅、布伦口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确认布伦口河断裂带为昆仑造山带与羌塘地块的一级边界断裂,是康西瓦结合带的西延部分。首次在铜矿采矿厂断裂带中发现“构造混杂岩块”,提出该断裂带具多期活动特征的新认识。新建和划分了测区地层单位,厘清了测区地层系统,为西昆仑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丰富了该区地质演化历史研究的内容。首次在上更新统湖积层、洪冲积层中获得光释光测年数据,并据此估算出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平均隆升速率为5~6mm/a,为帕米尔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新发现各类矿(化)点22处,对测区主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工作区划分出3个Ⅴ级成矿区带和5个找矿远景区,在该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安排了涵盖测区的西昆仑铁铜铅锌矿产勘查项目,地质找矿成效显著。专家组认真审阅了成果资料,经质疑和讨论,认定该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鉴定。   “河南官道口地区矿产远景调查报告”项目通过地质矿产填图,建立了调查区的构造格架,将蟒岭岩体划分为4次侵入活动,将石门岩体划分为2次侵入活动,提高了调查区成矿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在综合研究地物化遥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主要矿床类型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共圈定出12个成矿远景区和32个找矿靶区,为矿产勘查工作与矿产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新发现一批小型花岗(正长)斑岩体,对寻找钼、钨矿具有重要意义。新发现矿(化)点34处,提交了张家村铁矿和街子沟铌钽矿2个矿产地,提出的大阳沟、拐峪、三官庙等有色金属找矿靶区已经被列入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大阳沟钼矿已初步控制了多条钼矿化带,找矿前景良好。专家组经过评审,通过鉴定,认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