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建立灾害应急体系浏览次数:608 发布日期:2011-10-26 分类:防灾减灾 中国地质科学院5月12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学术报告会。作为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地科院颁布了《中国地质科学院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决定成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依托专业研究所建立重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应急专家库,对地震、火山、崩滑流、岩溶塌陷、地下水污染、特大干旱、核污染和化学污染等七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特殊灾害分一级、二级做出应急响应。 中国地科院党委书记王小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如何做好新时期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如何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地质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地科院作为社会公益类地质科研机构,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在基础地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支撑作用,在有效应对地震、地质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王小烈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等工作,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为国家和部门防灾减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以实际行动向公众和社会表明,应对地震、地质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科研单位在行动、科学家们在行动。 中国地科院副院长董树文主持学术报告会。在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作了“汶川地震与日本东北地震的警示”的报告,他将汶川大地震,近期发生的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以及马尼拉大地震等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提出9级地震引发海啸的几率非常大,我国东南沿海应加强海啸预警。中国地科院许志琴院士作了“最快回应大地震的汶川地震科学钻探”的报告,她向大家展示了汶川地震科学钻探的最新成果,对汶川地震断裂带地下结构、汶川地震断裂带地下主滑移面的确定、龙门山隆升机制、龙门山形成和演化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地质所李海兵研究员从“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大地震特征及其变形作用——以东昆仑、于田、汶川、玉树和东日本大地震为例”,地质力学所陈群策研究员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研究”,中国地震局地震救灾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研究员从“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及其启示”等方面分别做了学术报告。院士专家们以观测、探测数据和重要地质发现为基础,以全球视野论述地震发生的背景,阐述了地震发生趋势,对地震地质研究成果进行集中研讨,探讨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提出了科学布局地震救援以及应急救援的相关建议。会上,院士专家们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