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服务农民大众

浏览次数:649  发布日期:2012-03-22  分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动态
“过去农民在田里种什么,主要靠祖传经验。而如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土壤适合种什么庄稼,要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给答案。”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获悉,《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标准化体系建设》已经列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技术业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而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研究和预警则是主要内容之一。据了解,为摸清全国土地质量家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技术优势,部署实施了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农业地质调查面积165万平方公里,获得了土壤中包括镉、汞、铅等重金属在内的54项元素指标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查明了调查区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状况,系统评价了重金属异常来源及其生态危害。调查表明,我国87%的土地适宜于种植绿色农产品,92%的土地适宜于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农业地质调查与分析,在一些地区还得出了“安全粮仓”和“绿色粮仓”的结论。那么,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今后这些“安全粮仓”和“绿色粮仓”的土壤地质环境是否有演化趋势,是否趋于土地干化、潜水碱化和土壤酸化、盐渍化等不同方向发展,大部分土壤中的钾、锰、铜、锌、磷等有益元素是否富足,与小麦、水稻、特色农作物等生长的地质环境是否相适应等问题,成为建立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研究和预警体系,为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品质研究提供变化信息的当务之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标准化体系建设》将从规范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水土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分析整理等工作流程与方法入手,重点开展三项研究。一是开展水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在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土地质环境特征,各类水土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和水土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水土污染机理研究。选择典型地区开展水土污染机理研究,监测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土壤水、包气带水、潜水等介质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元素在各种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水土污染监测预警提供依据。三是开展水土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在典型区污染元素迁移转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水土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选取不同的超富集植物对比研究污染修复效果,为开展土地污染修复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河北保定――沧州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示范区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优化、监测指标体系、监测频度、监测数据处理以及预警预报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制订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为全国水土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提供示范。最后,提出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监督报告,为真正实现土地管理从数量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管护提供技术支持。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