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战略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浏览次数:441  发布日期:2012-05-16  分类:综合信息
    5月10-1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共同主办的中国水文地质战略研讨会在厦门成功召开,来自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环保部、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我局六大区地调中心和水环地调中心、水环所、岩溶所、监测院等34家单位的60余位高级专家学者参加会议,32位参会代表进行了多媒体交流,共同探讨了新时期我国水文地质发展战略。     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陶庆法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熊巨华研究员、福建省地勘局陶建华总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地调局水环部主任文冬光主持。     王学龙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工程活动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更加强烈,水文地质工作面临新需求、新要求、新机遇。水文地质工作要围绕需求,关注民生,强化服务。要加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关注饮水安全水文地质工作,推进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创新时期水文地质工作新局面。     袁道先院士做了“全球变化和我国岩溶水文地质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指出全球变化对当代地球科学提出了新需求和新问题,今后应重视极端气候事件(旱、涝、冰灾)的水文地质标记研究,建立地下水源长效抗旱机制,通过水文地质学与生物学的融合解决地质碳汇速率和稳定性问题。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沈照理教授做了“水文地质应是所有地学学生的必修课”报告,提出了当代水文地质学科发展要勇于创新,主动与相关地球学科融合,水文地质研究应尝试由地壳浅表层向深部扩展,重视深部水文地质、古水文地质研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原国务院参事王秉忱教授做了“从我国水资源环境现状看今后水文地质工作方向”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加强相关领域调查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人权教授做了“中国极端干旱与对策”报告,提出应急抗旱的关键是提高成井率,长远抗旱的关键是保障含水系统的调节能力,应从单一的应急抗旱逐步向水资源综合优化利用与保护转变,应加快抗旱水文地质分区研究,加强立法,定期发布抗旱水文地质白皮书。     地调局水环部吴爱民代表局水环部做了“公益性水文地质工作的战略思考”报告,在分析国家水文地质工作现状和未来需求基础上,提出公益性水文地质工作在理念上要更加注重国家需求,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产品生产,更加注重公益服务;在实践中要加强中等比例尺水文地质填图、供水安全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水文地质领域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向。    北京大学郑春苗教授做了“中国水文地质发展路线图”报告,提出中国水文地质工作应坚持数据共享,面对国家需求和知识创新的双重目标,建立全国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建立野外长期观测与实验研究基地,加快培养综合性与创新性人才。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工作部署、地下水学科发展与科学问题、中美差别及我国水文地质发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下水污染研究趋势及污染场地修复、高砷地下水成因研究、紧急状态下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国际水科学期刊水文地质论文统计分析、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能源资源开采的地下水响应、地下水流系统研究进展、干旱区地下水循环研究前沿和海岸带海底地下水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本次研讨会探讨了国家水文地质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交流了当前水文地质调查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深入剖析了水文地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战略发展方向,参会专家积极准备,热烈研讨,成效明显。     会议由北京大学水中心、福建省地质调查院、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承办。 王学龙副局长讲话  研讨会主席台  研讨会会场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