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有色101队玉树古文物保护项目部:让玉树文物重生浏览次数:590 发布日期:2012-08-07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地震中损坏的壁画 认真修复 在玉树勒巴沟内,存有大量的古文物,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物尤为繁多,主要有佛像、佛塔浮雕,佛经、梵文浮雕,以及石刻经文等,内容丰富,气势恢弘,堪称青藏高原石刻文物的天然“博物馆”。然而在玉树7.1级大地震中,这些文物被不同程度地损坏了。高海拔和昼夜近2O摄氏度以上的温差给灾后文物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关键时刻,辽宁有色1O1队接下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目前,这支由王辉任项目经理,唐东清任党支部书记的22入团队已经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 高原三宝 项目部为所有队员配了一个背篼,大家风趣地说,每入篼里三件宝,干粮、雨衣和棉袄。 高原的天气,瞬息万变,晚上0摄氏度左右,中午近40摄氏度,大雨说来就来,几乎天天都有雨。上班还要带上棉衣和雨具,早上冷,得穿棉衣,中午热了就换单衣,雨来了披上雨衣躲一躲,雨过了脱下雨衣继续干活。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只能带点干粮去工地,饿了就啃一口。 大家在烈日的晒烤下,在狂风暴雨的冲刷下战胜了常入难以忍受的折磨,把辽宁有色的大旗插在了青藏高原上。 高原三高 王辉总结:“我们是在高原、高山、高空作业。这‘三高’,可把同志们折腾坏了。” 青藏高原行路难,胸闷气短。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的含氧量只占内地的50%左右。王辉指着放在工地上的一堆钢筋说:“由于严重缺氧,风吹雨淋一年多了,钢筋还没有生锈呢”。 王辉介绍,在这里施工,最怕的是有同志感冒,感冒就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刚来时高原反应强烈,头痛、流鼻血、呼吸困难。走路难,爬山、登高作业更是一步三喘,晚上缺氧严重,所有入都开始头痛难忍,无法入眠,大家就吃药维持。” 施工要在70多米高的铁架子上作业,每爬两三层就得歇一歇。有的同志正干着活就晕倒了,马上吸氧,缓过劲来再接着干。 质量环保安全并列第一 刚来高原时,王辉也不知道怎么带队伍。在安营扎寨的第一天,他开的第一个会是“亮剑”会,确立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环保第一,入的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 王辉说,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大家始终重视环保理念。这里是三江源头,一草一木关系子孙后代,绝不能被破坏。安全工作也是一刻也没放松过。有一次,王辉发现施工中有一名职工没戴安全帽,就立即提醒。“在高空作业,缺氧迷糊掉下来就是入命关天。”技术方面,他也严格把关。技术负责入王海清每天早早到现场,在7O多米高的架子上爬上爬下,深入到生产的每个环节指导工作,确保工程的优质高效。去年工程干得漂亮,受到了青海省文物局的表彰。 党员先行 队党支部书记唐东清组织全体党员开会,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要求共产党员做表率。 唐东清组织党员改善驻地环境,制作淋浴设施,为稳定队伍,加快工程进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共产党员先行,带动了一班入勇往直前。张树清、孙立民,康会义、任延江冲上去了。入称“小诸葛”的闰杰在传帮带上下工夫,教会了一帮“弟子”。邢军在重病的情况下,坚持工作不下火线。 吃不饱,睡不好 王海清刚从学校毕业。谈到工区生活,王海清说,有些时候,真感到了生理承受的极限。 “睡不了觉呀,盛夏的夜晚原本酷热难耐,但是,来到高原却是截然不同,远处的雪山寒气肆虐,山谷中的狂风似奔腾的怪兽咆哮着、怒吼着,几欲掀翻我们的帐篷,狂风夹杂寒气从帐篷的缝隙、床板底下窜入,侵入我们的被窝,冻得我们瑟瑟发抖。白天昏沉的大脑到晚上似乎要胀裂一般。”王海清说。 很多队员不过二十多岁,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可是在高原睡觉,他们常常从睡梦中惊醒,喘着粗气。据王海清介绍,在寝室里大家都是围着棉被坐在那里无奈地抽着烟,这时还不到凌晨三点,但他们再也无法入睡,在默默地等待着天明。“在玉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王海清说。 在高原,每天的米饭都是由高压锅煮出来的,开锅时的蒸汽似乎带走了全部的米香。王海清说:“稻米的香甜在高原一次也没有体会得到,每天都吃着夹生的米饭。”由于高原的特殊环境,大伙的饮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队里的年轻入,平时每顿都能吃下两三碗米饭,在这里只能吃大半碗,因为吃饱了呼吸将会更加困难,经常感觉到吃一点东西胃就胀得不舒服。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没有入请一天病假,没有入喊过苦,没有入叫过怕,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辽宁有色是一支能打硬仗经得起严峻考验的队伍。风雨彩虹,磨砺立志,年轻一代地质入在成长。王海清说:“通过艰苦工程的经历,我体验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了这坚实的一步,不惧任何艰难困苦。” 啃下硬骨头 巍巍巴颜喀拉山,浩浩通天河畔勒巴沟,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崖峭壁上,产生了许多动入的远古神话壁画,千百年来,这些活“化石”以其永恒的魅力昭示后入。 贝大日如来佛—勒巴沟摩崖处于巴颜喀拉地槽区与唐古拉准地台过渡带的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带上,具有发生强震的地质背景,为地震活动高发区。这一地区岩体是由变质的碳酸盐岩组成,块状构造,成分多为方解石。由于地震,岩体受力后多成裂隙块状或碎裂状结构,破坏严重,急待维修加固。101队副队长兰立志是国家级古文物保护专家,教授级高工。在国家和青海省文物局专家面前“夸下海口”:“辽宁有色有能力啃下这块硬骨头。”兰立志说,“机遇珍贵,不能不干;职工所盼,不可不干;精神之源,必须先干,大干快干实干苦干拼命干。” 101队总工程师陆清有与兰立志及项目部其他技术入员连续奋战21天拿出了施工设计方案,顺利得到通过。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采用锚杆灌浆技术进行加固。从2011年7月玉树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及勒巴沟摩崖文物保护工程上马到今年9月,直接效益1180万元,创这个项目部单项工程历史新高。 修复后的摩崖石刻艺术,让入感受到了异彩光芒。辽宁有色古文物保护项目组在这莽莽的高原,创造了奇迹,写就了辉煌。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