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百湖大地添绿装

浏览次数:621  发布日期:2012-12-27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初冬时节,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胡吉吐莫镇农民刘金森望着自己承包管理的一万多亩草场,心里乐开了花。这片地连产草带收籽,去年收益达300万元。这是大庆治理盐碱地质灾害、恢复绿色植被画面中的一笔。    除自然因素外,伴随20世纪60年代后的油田开发、地面工程施工、地下油水管线铺设以及地面受到大型机械设备的碾压,大庆生态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全市2.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已达103万公顷。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地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地下水超采严重,西部地区形成了5560平方公里的水位降落漏斗。这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还严重制约了大庆的发展。在国家、省、部的全力支持下,2003年,大庆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治理盐碱地质灾害的战役拉开序幕。    10年来,大庆把治理盐碱地质灾害纳入建设生态市总体规划布局中,纳入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来推进,确定了“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因灾设防,多元投入,多层联动”的指导思想,摸索制定了围栏封育、浅翻重耙等十种治理措施,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长效管理机制。    在治理盐碱地质灾害中,该市坚持做到“统一规划,有效推进,因地制宜,分块管理”,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围栏封育为主,以矿区和交通干线两侧为主,以生态效益为主。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区植被率由不足40%提高到80%,昔日的“碱疤瘌”变得绿草如茵,多年不见的野生鸟类又回来了。    该市充分吸收民营企业投资进行盐碱地质灾害治理,扩大了融资渠道,聚拢了社会资金,实现了“多元投入”治理盐碱地质灾害的目的。银螺乳业公司自行投资174.5万元,治理改造1.2万亩退化、盐碱化草场,治理后年增饲草产量4000吨以上。    治理后的草原平均亩产草量由30公斤提高到100公斤以上,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项目带动,部分农民根据不同地块土壤特点,在种植普通羊草的同时,又自投资金种植紫花苜蓿等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草。刘金森在自己承包的草场种植紫花苜蓿,去年每亩产籽6.5公斤,亩产草225公斤,纯收益300万元。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