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荣:中国地质事业的拓荒者 宫莉 2023-04-26 10:22浏览次数:545 发布日期:2023-04-26 分类:综合信息 谢家荣,矿床学家、经济地质学家。他献身地质事业50年,涉足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学、矿相学、岩石学、煤岩学、矿床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诸多领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国地质界“十八罗汉”之一 1897年8月19日,谢家荣出生于上海市一个家境贫寒的职员家庭。时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年幼的谢家荣,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剧烈的变革。 1913年,谢家荣走上了地质科学之路。1916年,地质研究所结业时,当年和谢家荣一起被录取的人中,有18人拿到了毕业文凭,史称中国地质界的“十八罗汉”。 留学归来,为中国地质学开拓奠基 1917年,谢家荣被公派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深造。1919年,他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并于次年在该校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即,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系列论文《矿床学大意》,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矿床学的理论与实践,开我国矿床学研究的先河。 1921年12月,他与袁复礼一起向翁文灏建议,为加强国内地质工作者间的联系,便于同外国地质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应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由此,在中国科学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地质学会在1922年2月3日诞生。 1923年-1925年,谢家荣每年都与刘季辰或赵亚曾同行,进行湖北全省的地质调查,涉及煤、铁、铜等多种矿床,发表了多篇调查报告。他所命名的大冶石灰岩沿用至今。1925年,他与叶良辅合著的《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及地文史》对长江三峡的成因和鄂西地文期有独创的见解,是我国地貌学和地文学的名著和奠基作之一。 1928年,谢家荣以研究员的身份到德国和法国进行为期两年的中国煤的显微镜研究(煤岩学)工作。他先后发表了《四川石炭之显微镜研究》《煤岩学之研究新方法》《北票煤之煤岩学初步研究》等,获得国际煤岩学早期研究者们的赞誉,奠定了其作为中国煤岩学先驱和世界煤岩学先驱之一的地位。回国后,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使中国煤岩学的研究占据了国际煤岩学的前列。 石油地质的先驱,发现大庆油田的功臣 谢家荣不仅仅是中国煤岩学的先驱,也是中国石油地质的先驱。早在1929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最早的石油地质专著《石油》。 1948年,谢家荣在《江南探油论》中第一次明确指出黑龙江可能有油。1952年和1953年,他在至少3篇文章中指出了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是找油希望很大的地区。1954年,他更是发表了《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一文,为即将开始的全国大规模全面石油普查的战略选区指明了方向。 在1955年-1957年的石油普查中,他提出了“在全国含油区和可能含油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的地质普查是十分必要的”。他和黄汲清一道提出了松辽平原石油地质踏勘项目。他亲自起草了《关于松辽平原石油地质踏勘工作方法》,提出了“储油层的确定和圈闭类型的研究”,“尤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对中国石油地质和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和其他专家一道,为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创造了前提,从而对大庆油田的发现和以大庆油田的发现为开端的,包括华北油田和渤海湾油田等的发现在内的中国石油大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谢家荣从事地质工作50年,奋斗在地质调查、地质教育和找矿勘探的岗位上,著作等身,留下科学论著400多篇(册),实现了他为祖国富强献身地质科学的誓言。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