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地质环境工作大事记浏览次数:161 发布日期:2013-01-08 分类:环境地质 党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要求全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012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质环境工作在地灾防治、矿山复绿、地质遗迹保护等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本版总结了一年里地质环境领域发生的8件大事,以飨读者。 ——编者 1 地环工作新定位 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首次提到“美丽中国”、“生态产品”等词语,这对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勘单位、地环站就如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提升建设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并就如何开展地质环境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将准确把握工作定位,精心打造业务基础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支撑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国家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拓展地下空间利用、地质遗迹保护和国产卫星遥感应用等业务新领域,推进技术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成果设计和应用转化,在服务方式方法、产品设计及时效性等方面做文章,为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和服务。 2 地灾防治新规划 地灾防治建设四大体系 2012年4月,国务院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随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向社会通报了《规划》确定的任务和工作部署。 《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初步建立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基本建成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解决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显著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同等致灾强度下因灾伤亡人数明显减少,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降低,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减轻,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 地面沉降 全国地面沉降首部规划出台 2012年2月20日,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地面沉降防治提上议程。 《规划》近期目标是,完成长三角、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主要地面沉降区和高速及重载铁路沿线等重大工程区的地面沉降调查,初步建立主要地面沉降区、重点城市和重大工程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而远期目标则要求,完成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基本掌握全国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建立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现对主要地面沉降区、重点城市和重大工程区的地面沉降的有效监控,通过实施重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地下水禁采配采、含水层恢复修复工程,地面沉降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相关单位编制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调查监测实施方案(草案)》。《方案》提出要加强地面沉降调查、健全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开展地面沉降工程防治技术创新、建立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 4 地灾防治协会成立 地灾防治事业有了“润滑剂” 2012年8月29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新成立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由地灾防治工程相关业务单位以及地灾防治领域的咨询和管理专家、学者组成,国土资源部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协会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政府与会员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地质环境管理服务,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地灾防治单位和相关人员合法权益,规范行业市场,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工程质量;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开展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等。 5 矿山复绿专项行动 “三区两线”矿山复绿有望 2012年8月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矿山复绿”行动部署现场会,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到2015年,使“三区两线”即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居住区的周边,重要交通沿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周边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国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后,相关单位以健全完善保证金制度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新机制为突破,加大治理投入,确保实现矿山复绿行动的实施效果。 国土资源部设立专项行动办公室,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以及奖励机制,对措施得力、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的省份,将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等项目安排中予以重点支持。 6 抢险救灾 交上最低损失的“答卷”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10月4日,强降雨诱发了当地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2012年,我国地震、洪涝、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异常严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下,地调局系统、全国各地勘单位、地环站与当地国土资源局人员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技术支撑抢险工作,迅速完成地灾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选址安置等工作。全国各地按照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的紧急防护预案成功预警,危险区内的百姓及时转移,人员伤亡降到了最低。 7 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催生千亿元市场空间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确定了五项主要任务,即:严格保护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同时,《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权威报告指出,一些地区的土地修复费用已经高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考虑到国内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均存在房地产开发的需求,一旦市场正式启动,预计未来土壤修复的市场空间应当在千亿元以上。 8 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调查获创新成果 2012年10月26日,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的全国地质遗迹资源区划与保护规划研究项目在地质遗迹分类、调查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六项创新性成果,实现了我国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在规范性、科学性及实用性等方面的新突破。 项目提出了基于管理需求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案;统一了地质遗迹调查的工作思路、内容、技术方法及成果要求;建立了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架构;制定了统一样式的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式图例,提供给全国各省使用,首次编制了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系列分布图(初稿);总结提出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的编制大纲;研究提出了重要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和保护名录(第一稿)、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技术要求(初稿)。 生态文明建设研讨 地灾应急演练现场 地质遗迹调查论证 滑坡救灾现场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