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大型滑坡防治研究启动浏览次数:532 发布日期:2013-04-11 分类:防灾减灾 3月30日,“973”计划《西部山区大型滑坡致灾因子识别、前兆信息获取与预警方法研究》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由成都理工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携手5家单位联合攻关。 据统计,2001年~2011年的10年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1万起,造成1万多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34.45亿元。而在常见的各类地灾中,滑坡的数量超过灾害总量的70%。我国尤其是西部山区的滑坡灾害,具有规模大、成灾机理复杂、灾害损失大和防治难度高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性乃至独特性。 项目首席科学家黄润秋表示,过去由于观测手段、方式及精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对滑坡体内部三维结构形态了解得不够精细,难以透视内部动态演化过程,对坡体内部物理场(温度、流体等)了解不足,未能很好地解决滑坡孕育前兆挖掘与启动机理等关键问题,也未能建立有效的基于斜坡演化地质力学机理的物理预警方法。近年来,我国发展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GPS等高精度大范围对地观测手段、基于众多传感器的坡体内部物理量监测手段以及以时移地球物理学为基础的滑坡体内部动态过程透视手段,为滑坡研究提供了更先进的致灾因子前兆探测、反馈危险区域智能强化观测手段和更丰富、可靠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973”计划设置了《西部山区大型滑坡致灾因子识别、前兆信息获取与预警方法研究》项目,拟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空—天—地—内多传感立体综合探测和动态观测,针对西部山区大型灾难性滑坡成因机理、滑坡潜在隐患早期识别、滑坡三维动态探测与监测及实时综合预警预报等方面展开研究。 据悉,该项目共设置了大型滑坡长期演变的地质力学行为及成灾模式研究、大型隐蔽性滑坡致灾因子识别方法研究、滑坡体结构动态探测及前兆获取方法研究、滑坡多源传感器网络立体观测研究、多源观测数据与滑坡机理模型同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大型滑坡灾害协同预警模型和方法研究等六个课题,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牵头负责完成。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