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灾害赛跑——四川省开展芦山地震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速记浏览次数:599 发布日期:2013-04-23 分类:防灾减灾;抗震救灾最新消息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牵动着万千民众的心。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立即启动一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立即组织40个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组300余人,分赴雅安、成都、乐山等9个市州的36个县(市、区),重点开展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灾情险情评估、监测预警和临时安置点选址等相关工作。 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杨茂华率成都水文中心主任祝世强、成都水文队队长安世泽、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成余粮等人于20日14时出发奔赴芦山县。沿途余震不断,在急驰的车上,杨茂华一边调派各路人马,一边与随行人员讨论此次地震发生情况并分析震因,穿过拥塞的车流和刚刚疏通的飞仙关,于当日到达震中芦山县。在现场,杨茂华向先期抵达的四川省地调院技术人员王猛询问了相关情况,察看了灾情,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及厅其他工作人员交换了意见。 四川省地质测绘院接到上级任务,抽调正在泸州、隆昌等地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航拍任务的外业人员及测绘专业人员吴忠林、马宏志、高杰等,在院长杨富均的带领下,于20日11时出发,至14时到达雨城雅安,16时许对多营至飞仙关段318国道及飞仙关至芦山县段210省道展开测绘作业,按要求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作业数据及资料。 成都水文队立即停止了正在着手的重要招投标项目,从各个施工一线抽调地灾防治技术骨干35人,分7个小组分赴宝兴、邛崃、荥经等七县。因道路拥塞阻断,鲍志言、陈近中组于21日凌晨3时到达芦山县城,至凌晨6时徒步随救援部队到达重灾区宝兴县灵关镇,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取得联系后,顾不上休整,在“孤岛”宝兴展开了工作。21日,该队又派出一个组,绕道小金,于16时到达宝兴,开始了工作,已调查到灵关至宝兴公路,有15处崩塌。 成都水文中心于震后第一时间就召集赵松江、许向宁等地灾防治专家收集资料、研究排查方案。接到任务后,该中心立即组成了8个小组,向石棉、小金、甘洛等8县进发,于22时左右,全部抵达作业区域。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针对承担的排查区域,成立了平武、北川、都江堰三个外业排查组和技术组、无人机技术组、航遥解译组,共计调派达30余人。为更多地承担地灾高清晰航遥图片解译任务,该院院长冯健、副院长成余粮、遥感中心主任王军等随杨茂华奔赴震中芦山县,向省国土资源厅主动请缨,在下达的原有航飞任务基础上,又承担了芦山、宝兴重灾区内的5个镇的航飞任务。尽管因空域协调,目前正在待命中,但各个地灾排查作业组亟需高清航遥地灾解译图的指导。该院不等不靠,调动一切力量,向中科院、四川省测绘院等单位收集震后航遥图片,通宵达旦地解译,于22日上午将解译的航遥图片提交给了省国土资源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四川省地矿局909队地处江油,20日18时接到正式任务通知时,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在野外一线,队长李国宝立即委托副队长赖书名领队,调集最强技术人员11人,两辆越野车,携GPS、相机、罗盘及以往地质灾害搬迁避让、5·12震后地灾排查的资料,立即出发。由于相距作业区较远,又前往旺苍、广元接正在开展雨季来临前地灾排查工作的技术人员,当两车到达雅安时,已是21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整,7时过,在与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取得联系后,立即投入排查工作。 四川省地矿局915队虽就近在驻地眉山市东坡区展开排查,却丝毫没有懈怠。以勘察院院长钟东为总协调的8名排查人员,在队长莫裕科、总工刘民生的直接指挥下,分3组立即展开了排查工作。当晚接到与909队共同承担雅安雨城区地灾排查的新任务时,他们又立即安排了3个组8人,分乘两辆车,于当夜12时到达雨城区,21日晨便展开了排查工作。 接到命令后,四川省煤田地质局紧急组建雅安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小组。应急排查小组由从局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抽调的30名地灾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成,由地勘院院长助理胡海军带队。应急排查小组乘坐7台车辆,携带多台笔记本电脑、GPS等专业技术工具,由成雅高速迅速赶赴地震灾区,在当地国土资源局统一布置下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四川省煤田地勘院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启动一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了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指挥部。教授级高工、院长黎冬林任总指挥,召集有关人员抓紧研究应急排查工作,并迅速组织调集30名有丰富地灾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及相关物资和车辆赶赴现场投入地灾应急排查工作。20日15时,7辆越野车、7名随队司机、30名技术人员组成7支地灾应急排查小分队分别赶赴灾区,与灾区人民携手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重点开展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灾情险情评估、监测预警等相关工作,打响了一场防范震后地质灾害的硬仗。 灾情十分严峻,任务迫在眉睫。据悉,此次地灾应急排查工作,要求每两小时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汇报一次排查工作情况,全部排查工作务必在一周内完成。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