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院组织召开芦山地震院士专家研讨会浏览次数:539 发布日期:2013-04-24 分类:综合信息;防灾减灾;抗震救灾最新消息 2013年4月22日下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组织院士专家,分析芦山地震机理,研判地应力监测数据及地震地质意义。王小烈书记、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赵文津院士及地质力学所龙长兴所长、马寅生副所长、廖椿庭研究员、吴树仁研究员、陈群策研究员、谭成轩研究员、地质所王涛研究员等参加会议,副院长吴珍汉主持研讨会。 院党委书记王小烈首先向院士专家传达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及汪民副部长讲话精神,通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对雅安7级地震的应急响应及工作进展,期待院士专家为芦山地震及抗震减灾积极建言献策。吴珍汉副院长介绍了四川芦山7级地震及地质灾害概况,马寅生研究员报告了四川芦山地震前后宝兴地应力监测数据及前兆异常,廖椿庭研究员分析了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地应力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彭华研究员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部署钻孔体应变监测记录的芦山地震异常信息。 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赵文津院士随后发言,对地科院快速启动四川芦山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给予充分肯定,对地应力监测技术寄予厚望,对芦山地震科考表示赞赏。李廷栋认为,地震会引发地质块体的不平衡,采用地应力测量手段监测重点地区地震活动具有科学依据;希望能在更多地方建立地应力监测站,最终形成全国地应力监测网络。肖序常建议,地震科学钻探同时要重视地球物理探测及综合监测。赵文津提出,地应力监测记录数据很重要,深入研究数据资料更重要,要善于发现和认识规律,更好发挥地应力监测对防震减灾的支撑服务作用。龙长兴、吴树仁、王涛分别建议提高地应力监测技术、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院士专家通过分析现有各类观测资料,认为四川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发生机理相近,芦山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发生与龙门山断裂活动存在成因联系;指出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建议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及隐患排查与防治工作。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