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加快实施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浏览次数:558 发布日期:2013-08-19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山东省邹城市针对采煤塌陷地面积较大的实际,不断创新塌陷地治理方式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加快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地被打造成为集养殖、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立体农业园区。 突出生态治理的理念。邹城市改变目前单纯复垦造地的单一治理方式,坚持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实施科学规划,借势开发,开展生态治理。特别是对塌陷面积大、塌陷深、积水多的区域,科学整治,尽量保留其“原生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度假等产业,重建生态环境。邹城市牢牢把握生态治理理念,将北宿万亩塌陷地申报为省级湿地公园,全面推进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落实超前治理措施。提前与采矿企业沟通,预知即将塌陷区,对其表层实施抢土措施,预存熟土,留给以后复垦造地用。这样复垦出用熟土覆盖的耕地,才能成为肥沃的良田和高产田,从而达到高质量、高标准治理的目的。鉴于对即将塌陷区表层实施抢土措施,需要动用大型挖掘设备,实施远距离车辆运输,资金需求量较大,为此,该市多方筹措资金,对即将塌陷区提前落实抢土措施,实施滚动治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落实水生态治理措施。对采煤塌陷区进行水生态治理专项规划,大力构筑纵横相连、左右相通的沟渠网络,做到水相连、渠相通,真正把一潭潭“死水”变成能够循环起来、动起来的“活水”, 让整个塌陷区形成一个水系,有效发挥水生态效应,促进水产养殖业和观光旅游业健康有效发展。邹城市在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紧紧依托塌陷区附近水系,畅通内部水系,大作流通循环的“水”文章,努力将治理后的塌陷地打造成为集养殖、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高效立体农业园区。邹城市利用塌陷地治理项目区池塘散养的大量鸭子,建起了年产值达4300万元的“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呈现出了“水里鱼鸭戏莲藕,岸边垂钓拂杨柳”的田园美景,被誉为邹城的“小江南”和孟子故里“小西湖”,旅游旺季,前来垂钓、游玩的一天可达上千人,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可实现年收入500万元。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