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洪涝监测员:密切监视震后次生地质灾害

浏览次数:526  发布日期:2013-06-05  分类:防灾减灾
    5月下旬,雨季快到了,记者再次走进四川安县千佛山。    沟壑纵横,沿着崎岖山路,爬上半山腰的一个村落,这里是千佛镇千佛村11组,20多户人家依山而居。据村民们介绍,地震把他们身后的大山撕开了好几道长长的口子,山体也震酥了,每到夏秋雨季,山洪暴发,泥石流频发,5年来,年年都不消停。为此,镇政府专门在重点村组设立了地质灾害监测员。    11组40多岁的妇女村民杨大玉,干监测员已经5年,是村民心目中的“救星”。她说这几年她就是两靠:一靠在“土洋结合”的办法,二靠一颗热心。她家院坝前一根高耸的木杆上绑着三个高音喇叭,一有情况,声音能传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她指着安装在她家门廊右侧的小锅盖天线说:“这是卫星电话,随时可接通乡政府。”    随后,来到杨大玉家的里屋,里面安放着一台汽油发电机,一排货架上面存放着大米、菜油和其他食品,都标注了保质期。杨大玉说:“这些储备足够全村人吃一个月,即便是洪灾把村子变成孤岛,也能抵挡过去。”    说话间,杨大玉从墙上取下一面铜锣,说:“别看敲锣是个土办法,但村民听着耳熟,管用,一看下雨有不好的兆头,就敲锣挨家挨户提醒他们撤离。”杨大玉家墙上还贴有一张疏散撤离图,全村每户人撤离的路线和到达地点都标得一清二楚。    虽然准备工作充分,但监测员还是不好当。    “村里就有那么些人,防范意识差。”杨大玉说,“碰上了就很棘手!”11组临河住着村民张家思,他属于震后异地安置户,家人都住在镇上的安置点,可他舍不得离开原来准备用于开农家乐经营根雕的老房子,一个人住里面。去年8月的一天,天气有些闷热,杨大玉预感到要下暴雨了,首先想到的通知对象就是张家思。下午,她找上门,通知他。晚上10点,雨下大了,杨大玉拉开广播,通知各家各户,又特别直呼张家思撤离。可在村民撤离的人群里,杨大玉没有见到张家思。杨大玉十分焦急,叫上老公,冒着风雨下山,赶往张家思住处,两人硬是把他拽出家门,让他到自己家避雨。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张家思的房子被水冲在了河中心,成了“孤岛”。    “每到雨季,我就失眠,每晚睡觉总是提心吊胆的,害怕下雨。”杨大玉说。当次生灾害监测员整整5年,尽管每年雨季都有暴雨和山洪发生,但千佛村没有死一个人。    杨大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读书,她过去外出打工,现在也多次想出去打工挣钱,“但一想到雨季监测的事,就放弃了。”她说。    杨大玉干监测员是没有报酬的,雨季4个月,每月只能领到200元通讯补助费。但她说:“我愿意继续干下去。”    据千佛镇党委书记薛远超介绍,千佛镇在新增的151处泥石流、滑坡、崩塌隐患点落实了监测员110人,组织152名党员和民兵分级组建12支应急抢险队,每年都要经过数十次避让演练,实现了近几年全镇防汛防灾“零伤亡”。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