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结题工作项目成果报告通过验收浏览次数:624 发布日期:2013-06-19 分类:综合信息;图片新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动态2013 年 5 月 24-25 日 ,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组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实施的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计划项目 2012 年结题工作项目成果报告评审验收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环境处处长姜义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系统阐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生产力部局、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而且“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计划工作的阶段成果已经为《全国国土规划纲要( 2011-2030 )》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专家组对“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综合评价”、“资源环境区域结构分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区划研究”、“长株潭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 “中部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 ”等五个项目所取得的丰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完成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评价成果,以及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出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建议等,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而中部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等研究成果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专家组还对各项目在评价方法研究、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敏感因子与限制性因素的选择、评价方法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经两天评审 , 五个项目全部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其中“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综合评价”、“长株潭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中部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三个项目成果获优秀等级。 一、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综合评价”项目成果摘要 地科院资源所承担的“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综合评价”项目以煤炭、铁、锰、铜、铝、铅、锌、镍、钨、锡、锑、钼、稀土、磷和钾盐 15 种重要矿产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源特点、近年保障能力变化趋势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各类矿产未来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未来 20 年(至 2030 年)我国重要矿产的需求量及变化趋势。并还从潜在资源、查明资源变化趋势、查明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多方面入手,对未来我国重要矿产的供应能力进行了分析。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矿种未来 20 年的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高保障能力的措施建议。 二 “资源环境区域结构分析评价” 项目成果摘要 中科院地理所承担的 “ 资源环境区域结构分析评价 ” 项目在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集疏过程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产业空间集疏的总体态势;遴选刻画出我国资源环境区域空间差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等关键要素,建立相应的要素数据库,分析各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我国区域资源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方法,评估和阐释了我国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从全国、大区域和省域不同空间尺度分析和评估了我国资源环境的区域差异,并以重点区域类型为例,解析我国资源环境区域结构特征和基本模式,探讨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性;通过研究国土开发和资源环境的不平衡及其变化规律,评价了区域资源环境对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政策建议;立足产业集疏及布局、资源环境的基本空间格局,提出了适合我国国土开发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和对策建议,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编制全国国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区划研究” 项目成果摘要 水利部水规总院承担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区划研究”项目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国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数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评价。并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提出了需水预测成果;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综合考虑合理抑制需求、增加有效供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提出了供水预测结果。 同时,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在现状供需分析基础上,对各种合理抑制需求、增加有效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能措施进行组合分析,提出水资源配置结果。在对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基础上,对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结合水资源配置成果、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在合理预测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水效率、用水定额等要素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水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和经济发展规模;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对策。 四 “中部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 项目成果摘要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的“中部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项目作为“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计划项目中典型地区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分析比较国内外资源环境区域结构评价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形成了资源环境区域结构分析评价研究的总体框架。 该项目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集疏过程及其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开展了规划期间产业空间集疏态势预测研究。并解析了资源环境基本格局对国家层面产业集聚的重点轴带形成以及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当前重点发展轴带经济发展模式,指出了产业结构演化升级规律,有助于把握各轴带主导产业发展动向和空间集疏格局。 通过分析重点发展轴带上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资源环境结构特征,以及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在产业集疏需求与国土资源禀赋优化配置对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在资源环境约束和保障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工业化路径。 五 “长株潭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 项目成果摘要 湖南省规划院所承担的“长株潭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项目在系统分析长株潭地区资源禀赋与环境本底的基础上,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对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单因子评价为基础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对资源环境适宜性进行分析,提出长株潭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为开展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提供地区借鉴。 该项目首次建立了“基于元指标因子分析,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偶合关系模型”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提出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偶合关系模型科学解释和描述了社会经济承载与资源、环境的数量关系,为解决至今困绕学术界的资源环境综合评价难题提供了技术示范,该评价模型属于原始性创新,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宜农性评价、生态空间布局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基础,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制约,按照合理利用建设用地、保护优质耕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对区域国土空间的最佳模式进行了空间布局,提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国土空间科学利用与综合整治对策与建议。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