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陈安泽

浏览次数:663  发布日期:2013-07-03  分类:综合信息
    6月30日,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活动投票结束,网络投票和纸质投票结果将分别于7月上旬和中旬公布。这次活动受到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积极参与投票,都对最美地质公园拭目以待。近日,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目前我国地质公园的现状和前景以及这次评选的相关情况。记者:您亲历了国家地质公园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国家地质公园评委,您如何看待地质公园这项事业?    陈安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崇尚自然、乐于山水旅游的人们迅速增多,并在形成新的潮流。为了适应人们在游山玩水过程中了解山水由来及相关地学科普知识的需求,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我国自2000年以来对符合条件的优美自然景观开始地质公园建设。由于它融合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及其他各种文化因素,它一出现便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具有三大里程碑作用:    一是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过去的地质工作主要在找矿,从来没有将地质景观作为一种资源。地质公园的出现,将其变成资源并加以利用。矿产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地质公园则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从而使国土资源工作很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全方位地为国家服务。    二是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们知道,科学注入旅游是很难的,而作为地质公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否则就会被亮黄牌或者红牌。因此,地质旅游的出现,将中国旅游引向了科学之路。过去的旅游产品并没有把科学放在第一位,地质公园则明确规定要进行地质科普活动。    三是中国园林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园林是满足人们休息、娱乐的公共场地,过去的园林为皇家、贵族服务,后来才大众化。即使这样,也只有动物园和植物园。地质公园的出现,补充了园林品种上的空白。从这个角度讲,地质公园超出了国土资源工作的范畴,成为公众关注的一项事业,意义重大,也密切了国土资源工作与地方政府、公众和社会的关系。    地质公园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截至目前有效地保护了近3000处重要地质遗迹;举办了包括科学报告会、中小学生夏令营在内的各类科研、科普活动共计585次;出版了500余种、500余万册地学科普读物;向11亿游客宣传了地球科学知识;建立了2.1万块科学解说牌;已建立和在建200处博物馆;建立了187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累计达1.6亿人次;促进了公园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直接就业人数7.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47万人。    但是,地质公园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做好这项工作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地质工作者和学术团体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办好地质公园去服务,为其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地质公园的理念有三大功能: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国人的科学素质;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建设,为国民经济贡献力量。围绕这三项,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地质公园建设并为其建言献策。而现状是,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的数量和速度与管理极不相称。我曾经建议,将来我们国家可以成立一个地质公园管理局,以及相关的研究、规划、培训和解说机构。但从我们的基础来讲,今天的成绩也是巨大的。我们从无到有,虽然我们没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没有固定的专家队伍,但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及吸收其他的经验,我们还是建立了地质公园相关的理论、文件等一整套东西。因为管理跟不上,所以地质公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去年我国三家世界地质公园被亮了黄牌,说明我们有些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记者:这次评选最美地质公园的活动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这次评选的相关情况。    陈安泽:地质公园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的举办,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重要思想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对推动我国地质公园事业发展,扩大地质公园的影响,普及地学知识,活跃地质旅游市场意义重大。这次活动也是从学术团体的角度,希望把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搞好。    最美的地质公园,是有要求和条件的。首先,就是景观要美。比如“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直观的美是基础,但同时还要揭示它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价值。其次,管理要到位。比如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公园规划做的怎么样,解说标牌及内容公众是否看得懂,吃、住、游、行等相关服务设施是否到位等等。再其次,地质公园的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程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最后,还要评比地质公园为地方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这次活动是公众对地质公园的一个全方位的监督。评选方式是公众与专家相结合,这次活动公众投票很踊跃,说明关注度相当高。但公园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比如有的公园只有几十票,而有的公园已经接近200万张票了。这其中各种原因都有,比如公园宣传不够、公众不了解等等。    之所以把这次全国性的评选活动放在河南搞,是因为河南是地质公园大省,有4个世界地质公园。这次评选由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会同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主办,新华网与《资源导刊》杂志社具体承办。一个活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不行的,我们成立了首届最美地质公园评选组织委员会,名誉主任由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担任,主任委员由李廷栋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是我和翟裕生院士,委员有刘嘉麒院士、王秉忱参事等专家。最终结果的评出分两步走,首先是公众投票,然后在公众投票的前60名中由专家选出最终结果。这项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公众对地质公园的关注度和认识度。最近,我们也向国家旅游局提出将2014年作为“地质旅游年”。这样,不仅是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其他公园中的地质遗迹也将得到公众的认识,从而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此外,这项评选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例如,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山东省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积极报名参与评选,并与诸城恐龙化石宣传推介、恐龙化石资源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全社会保护古生物化石的自觉性。记者:您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地质公园缺乏相关的旅游地学人才,成为地质公园发展的瓶颈,对此,你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陈安泽:地质公园建起来以后,一是管理跟不上,二就是人才跟不上。地质公园需要的首先就是旅游地学人才,也就是既懂地学又懂旅游的人才。现在的旅游学院没有这个专业,地质学院也没有这个专业,研究生个别有。原来我们算了一笔账,国家地质公园需要3到5名旅游地学人才,世界地质公园需要5到8名。按照这个标准算,我们2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至少需要1000多名旅游地学人才。如果算上导游,那需要的就更多了,成千上万。    我们建议,地质院校、旅游院校要开旅游地学必修课和选修课,适当的时候要把旅游地学专业建起来,因为这方面的需求是很迫切的。不但开课,还要培养研究生。这方面,是有成功经验的。例如在台湾,阳明山国家公园50个管理人员只有一个是高中生,其他人全部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园长也由博士生来担任。虽然目前这个目标我们还很难达到,但我们也要为此努力。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个是公开招考,地质公园多处在偏远山区,就需要开出优惠的条件来吸引广大的高校毕业生。另一个就是公园自身管理者的学习和进修,例如阿拉善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任娜仁图亚攻读了旅游地学博士,就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公园的管理水平,这次活动目前的票选也很高;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次性也招收了4名研究生,深圳大鹏湾地质公园也招收了一名博士生,其他也有个别地质公园引进了专业人才。而去年被亮黄牌的三家世界地质公园,都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才。    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就在前不久,清华大学成立了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规划所,之前北京旅游学院也成立了旅游地学研究中心,开起了旅游地学课。上个月,贵州师范大学也表示要成立旅游地学研究中心。除此之外,香港中文大学将在今年9月挂牌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台湾也专门成立了一个旅游地学协会,隶属于台湾大学地质系,专门在台湾的各所大学教授旅游地学。之前,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也培养了一些相关的人才。    游览地质公园,应该既饱眼福,又长知识,同时提升爱护地球的意识。这才是地质公园建设的真正意义。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