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25万克拉玛依等两幅区调项目获系列成果浏览次数:586 发布日期:2013-08-14 分类:综合信息新发现5处铜金矿化点 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 8月4-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组织专家,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承担完成的“新疆西准噶尔1∶25万克拉玛依等两幅区调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检查验收认为项目组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书和设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新发现5处铜金矿化点,圈定六处找矿远景区。 项目对测区进行了合理的地层区划,系统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格架;根据沉积序列与年代学新资料的发现,新建和修订了多个岩石地层单位。如据谢米斯台及塔克台高原一带的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新证据,新建了志留纪谢米斯台组和石炭纪塔克台组。在1︰20万《白杨河幅》额敏县阿克布拉克原划为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内发现了志留纪三叶虫、珊瑚、层孔虫及腕足类等化石,将其厘定为志留纪文洛克世沙尔布尔组;在额敏县孟布拉克地区原划为早泥盆世马拉苏组下亚组内发现了晚泥盆世的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将其厘定为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从沉积示顶构造、构造-地层格架、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等证据,重新确定克拉玛依后山地区长期争论的石炭纪地层序列,认为该区早石炭世地层由老至新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详细解剖了测区4条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根据有关年代学和新获得的化石资料,确定了4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时限:在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早奥陶世放射虫,将其时限上延至早奥陶世。在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中获得丰富的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将其时限上延至晚泥盆世;依据系列年代学资料,建立了测区侵入岩填图单位和岩浆岩年代学格架,建立了测区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模型。将测区岩浆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二叠纪;初步划分了测区构造单元,系统调查了各类构造形迹,精细刻划了各构造单元的构造属性、变形时序和空间配置,确定达尔布特蛇绿构造混杂岩等是通过右旋转换压缩变形楔入于上覆石炭纪地层中;新发现5处铜金矿化点,在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测区找矿标志,圈定了6个找矿远景区。上述成果和进展,为后续三维地质填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地面基础。 野外验收室内汇报答疑实测地质剖面野外现场抽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