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全力抓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浏览次数:737  发布日期:2013-08-23  分类:防灾减灾
    大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腹心地带,国土面积1692平方公里,辖8镇1乡,总人口28.19万人,农业人口占92.76%,有苗、回、彝等15个少数民族。大关县地貌属滇东北高原峡谷区,沿大关河、木杆河、洒渔河、洛泽河、高桥河两岸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境内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多呈“V”型峡谷,大于25度的坡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显著,雨季局部暴雨发生频繁。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工程建设增多,不断加重环境负荷,特殊的地貌环境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的形成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提供了条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县各乡镇均有地质灾害成灾记录。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19个(其中:滑坡隐患点205个、崩塌隐患点103个、泥石流隐患点11个),分布在66个村委会191个村民小组,涉及土地面积12499.9亩,37729人和11309间房屋收到威胁。 大关县委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的组织与协调、监督工作。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每年将地质灾害监测经费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进行工程治理。采取鼓励性政策和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利建设、城市建设、扶贫攻坚等项目相结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工程治理措施及搬迁避让,有效缓解了居民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2008年至今,累计投入1453.98万元对54个地质隐患点进行排危,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搬迁受威胁农户1530户,投入73万元编制地灾防治规划,投入261.2万元进行治理项目前期工作。 建立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点319个,落实监测人员299人,2013年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285份、避险明白卡3387份,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仪器20个,发放裂缝报警仪200个,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编制大关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大关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单点防灾预案。建立“层层责任制、汛期值班制、险情巡查制、灾情速报制”四项制度,落实险情日报、零报、速报三项报告制度,坚持汛期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加强信息收集、传递、报送、保密等灾情险情处理,做好地质灾害巡排查记录和处置建议。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计划,通过电视、广播、标语、专栏、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应急演练、召开群众会等途径,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特点、防治措施等知识;同时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拓展到校园、农户、企业和单位,切实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编制《大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大关县县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2012年省厅安排资金1951万元进行翠华镇中学和龙洞滑坡治理,安排244.23万元进行大关县职业中学滑坡治理。近期对党校至气象局滑坡片区进行勘查。 大关县多措并举预防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