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野外工作实践培训结束浏览次数:606 发布日期:2013-11-11 分类:图片新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动态排除万难 勇于挑战 探寻老地质人足迹激昂青春 不畏艰辛 彰显新地质人本色——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野外工作实践培训11 月 2 日下午 14 点,随着 T62 次列车的隆隆进站声,监测院在云南省戛洒镇举办的野外工作实践培训班宣告圆满结束。此次培训除往返途中的 4 天外,共历时 11 天,有 26 名学员、 10 名教课老师参加。 目的明确,精心策划 云南省哀牢山地区位于滇西褶皱带与杨子准地台的交接部位,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的分界,哀牢山断裂、红河断裂带和阿墨江断裂为本区纲要构造,为长期复活性的深大断裂。新平县是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 2000 年以来,新平县境内发生多起降雨诱发的重大地质灾害,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仍有 8 万多人,是开展野外工作实践的理想场所。 此次野外工作实践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监测院青年地质工作者的野外工作能力、实践工作能力。培训班学员基本上都是 80 后、近 2 年入院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为了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地点选择、培训人员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安排、培训纪律要求等方面,监测院党委、人事处、科技处和灾害室等多个部门多次研究、精心筹备,力争做到培训出成果、学习见成效、安全有保障。监测院对此次培训高度重视,行前进行了培训动员,为每个小组配备了野外工作设备,并成立了野外工作实践培训班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同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亲力亲为,愈难愈勇 自 10 月22日开班仪式后,接下来的 10 几天内,全体学员实地调查了戛洒镇、漠沙镇、平掌镇及周边二级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危害;考察了河口糖厂、青树村等滑坡专业监测点,学习了专业监测技术和方法;观察了哀牢山断裂和红河断裂,辨识了变粒岩、泥岩、粉砂岩、浅粒岩、糜棱岩等岩石种类,开展了构造形迹辨识,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了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学员们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新一代年轻地质工作者对地质知识的渴求和对地质工作最纯真的热爱。 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员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知识看过、学过、考过,但是没有实际运用过,更没有分门别类地梳理过,而此次实践培训中各位专家、老师的悉心教授,让学员们认识到学好一门专业,要从基础开始,要从头梳理,要把握住源头,才能明白各类课程的意义,才能串到一起。 看到平日的领导们、现在的老师们对岩石矿物学的内容如数家珍,随手拿起岩石侃侃而谈其矿物成分、产出环境、衍生机理等知识,大家都肃然起敬,惭愧之心也油然而生。这些渊博的知识绝不是朝夕之间的功夫,不仅仅是书本中的积累,而是经过长久的实践,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孜孜不倦的思考,经过统一、融会数门学科的知识之后才形成、衍生、凝聚而来,这才是老地质人的精神所在。水本无形,因器成之,系统深入理解掌握一门学科,何其困难。 看到自己不足的学员们,倍加珍惜这次机会,真正做到了发自自愿、分秒必争。大雨天,学员们在室内认真接受监测技术方法、岩性辨识技能培训;雨势稍弱,便整装出发,冒着细雨、脚踩泥泞、跋山涉水、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白天,他们横穿构造断面、险过滑坡崩塌路段、徒步泥石流沟,紧跟野外带队老师的步伐,青春的足迹踏遍了新平县戛洒镇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专业监测点;晚上,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集聚,整理当天野外资料、照片,热烈讨论地质现象,总结野外经验。晨曦初露,他们出发;暮色四合,他们返程。 年轻的脸庞、矫健的身姿、乐观的态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貌,他们用激昂的青春,传承着监测院老一代地质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 图一:巾帼不让须眉 图二:“咱们现在在这里。” 图三:“请听我说……” 图四:路是人走出来的 图五:雨中漫步 互帮互助,有苦有乐 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为 80 后,可以说来自大江南北的不同“温室”。但是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以“三光荣”精神鞭策自己,互帮互助,不拖后腿,可谓是“娇弱不脆弱”,“辛苦不痛苦”。 10 月 22 日,晴,无风,河口糖厂滑坡调查。这个调查点草木茂密,临近南卧河,在天气闷热的时候,蚊虫格外肆虐。由于缺乏经验,很多学员没有进行驱蚊防护,两个多小时的调查与学习后,这些学员们被蚊虫咬了满身包,大家不由得互相比较看谁的包比较大,谁的包比较多。而自此之后,风油精成了每个人的必备品。 10 月 26 日,晴,漠沙路口——糖厂路口,地质填图。学员们跟随带队老师翻山脊,穿沟壑,在克服行路难的同时认真学习、记录。其间,一段 300 米长的陡坡成了野外工作较少或生长在平原地区的部分女学员们的拦路虎。此时,男学员们充分发扬精神,伸出了友爱的手,有的前方开路,有的搀扶帮助,最终大家一起安全走到了平缓地带。个别因恐高而腿发软的女学员说:“这段路程是对自己心性的一次极好的锻炼。”这一天,学员们早上出发,下午两点才赶至午餐地点。 10 月 29 日,小雨转阴,曼糯泥石流沟调查。调查过程中,需多次横越沟底,只能在水中出露的大石上跨过。由于前几天连续下雨,地面泥泞,岩石表面湿滑,沟中水流湍急。除了在两边帮扶的男学员外,个别穿了长筒水鞋的女学员也变身“女汉子”,站在水中帮助大家安全渡过。 实习科普,两相不误 10 月 30 日,利用在新平县戛洒镇中心小学附近野外踏勘的机会,学员们在培训间隙为戛洒中心小学五年级 179 名学生进行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培训,由灾害室闫金凯博士主讲,向小学生们做了题为《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的科普报告。通过图片展示及录像播放,浅显易懂地讲述了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及如何防范地质灾害等几方面的内容,并播放了《滑坡危害与预防》科普宣传片,引起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的极大兴趣。科普培训过程中,野外培训学员为同学们分发了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册,并向戛洒中心小学赠送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挂图。 图六:启蒙 历程难忘,收获丰硕 经过此次野外工作实践培训,学员们普遍对地层岩性的复杂性、岩石破碎风化的抗蚀性、地质灾害危害的严重性等有了直观的认识,全体学员圆满完成了所有培训课程,撰写了培训总结,通过了培训考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七:收获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