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响应启动之后浏览次数:495 发布日期:2014-02-26 分类:防灾减灾—— 抚顺西露天矿南部边帮滑坡变形监测与应急会商记事 专家组察看矿底鼓胀现象 ● 影响滑坡主要因素有以往采矿活动、边帮坡体地形、岩土体结构和水力渗透等作用,滑坡体目前仍处于加速变形和演化阶段 ● 1年来详细记录各监测点位移变化情况、滑坡体变形速率数据等,为政府及有关单位作出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依据 ● 滑坡体的变形变化状态基本都在监控之中,但形势异常严峻,省、市、矿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2013年3月初,抚顺西露天矿坑底出现鼓胀,后缘两条地裂缝变形进一步加剧。这一险情引起国土资源部的密切关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建立了定期会商通报制度。 今年2月13日~14日,针对今年春节前南部边帮滑坡变形再次加剧的险情,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第9次赶赴西露天矿,与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开展技术会商。记者在现场看到,部署在滑坡对面的雷达监测系统正在不停转动,由技术人员接收扫描数据处理后立即开展分析预报;各监测点上的GPS监测系统,也实现了实时监测和变形分析;地面调查人员在不同位置巡查观测滑坡体变化形态,结合雷达和GPS监测数据,开展综合研判。专家们说,西露天矿南部边帮滑坡体目前已处于严密的立体监测之中。 山体发生裂缝,矿底凸现鼓胀 抚顺西露天矿开采于1901年,采用敞露地表由浅入深组合台阶方式进行煤炭采掘。由于长期开采,如今已形成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深420至521米的露天大坑。在以往采矿过程中,常有边帮悬空或堆积引发滑坡、崩塌灾害发生。据介绍,这次滑坡险情出现于矿坑的南部边帮,最早发现于2009年,2013年3月加剧,尤其是2013年8月发生强降雨以来持续加速变形,严重威胁矿山生产和周边企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月14日,记者随专家组来到西露天矿上部的千台山南侧,看到整个山体已出现大范围裂缝,并呈现下滑趋势。据测量,滑坡体长约1500米、宽约3000米,最大厚度在100~150米之间,初步估算体积约1亿立方米左右。 同时,由于山体下滑和采矿柱的阻碍作用,加上实施回填压脚防治工程,出现了大范围的矿底鼓胀现象。记者在矿坑底部回填压脚处看到了许多前缘鼓丘,说明滑坡体在慢慢往下推进,坑底西中部鼓胀开裂明显,前缘鼓胀剪出口正在孕育形成,呈现出局部分层分级破坏、整体顺向溃屈失稳的趋势。专家们说,滑坡后缘受控于两条近平行的地表破裂带,前缘在坑底,东部边界为F5断层,西部边界位于南帮向西帮转折部位。影响滑坡主要因素有以往采矿活动、边帮坡体地形、岩土体结构和水力渗透等作用。跟踪调查监测数据显示,滑坡体目前仍处于加速变形和演化阶段。 在划定的警戒区域,矗立着“地质灾害禁止入内”的警示牌。目前,危险区内人员已全部撤离,抚顺市有关部门不定期对西露天矿南帮危险区进行检查,防止人员回流。 危险区内的企业已于2013年3月停产,受直接威胁群众全部转移,其中,176人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实施了搬迁避让工程。当地政府还组织对企业人员开展了应急避险撤离演练,一旦发生险情,及时组织撤离。 启动会商机制,优化应对措施 抚顺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明显加剧后,辽宁省及时启动了应急会商机制。2013年3月19日,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部两级专家会商判断,南帮滑坡有整体失稳破坏趋势,滑坡威胁287人及15家企业生产生活安全,险情等级为特大型。随后,部、省两级专家不间断联络沟通,关注灾情趋势,进行现场会商,优化应对方案。 记者从一份《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滑坡报告》中,看到了一年来部、省两级专家追踪滑坡险情的大概足迹: 2013年3月,专家组指导划定滑坡区域,分析灾害成因,优化应对方案,指导建立初步勘查和变形监测工作。4月,根据汛期来临将要加速滑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汛期应对措施,优化既有应急防治方案。5月,通过调查发现东西部变形差异,西部较东部变形较大这一情况,建议加强西部巡查,东部巡查以F5断层破裂情况为主。7月,经现场调查,发现东部贯通、西部边界以剪切羽状贯通、坑底出现横向长大鼓胀破裂带现象,建议加密监测频次。8月,针对8月16日强降雨引发滑坡变形加剧这一严峻形势,提出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应急预警,提高预警级别。11月~12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器、地脉动微震测量仪器,对重点部位进行扫描测量和监测,发现后缘两条破裂带变形规律一致,但变形量整体具有显著差异,坑底以鼓胀变形较以往认识更为复杂,建议关注地下水疏干巷道情况和融雪问题。 今年1月,通过观测宏观变形、排查千台山裂缝隐患,追踪后缘破裂带后,发现1个月内变形加剧,滑体边界在东西段形成显著的45度弧形转折贯通破裂带,提出尽快评估既有应急工程效果。2月,专家组先后深入不同位置调查滑坡体变化形态,根据不同角度研判滑坡体发展趋势,结合监测数据和防治工程开展分析预测。建议加强地面调查与巡查力度,为预警预报提供扎实全面的决策依据;实施坑底南北贯通式回填压脚工程,做好防治工程效果评估;进入每日预警预报阶段,加强滑坡体两侧边界和所有裂缝处的监测;开展临滑状态下的撤离演练,严控非应急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1年来,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编制了41期《关于辽宁省抚顺西露天矿南邦滑坡地质灾害险情的通报》,详细记录了2013年2月25日~2014年2月16日的监测数据,各监测点每周平均位移速率变化范围,与上期变形数据相比各监测点位移变化情况、滑坡体变形速率数据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分别呈送国土资源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抚顺市国土资源局、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政府及有关单位掌握险情发展,作出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依据。 部署立体监测,实施回填压脚 2月14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部、省两级专家组及监测单位,共同对抚顺西露天矿南帮滑坡进行了现场巡查,并对滑坡险情进行技术会商。专家组根据监测单位和抚顺矿业集团提供的近期监测与调查情况,经会商研判,再次提出了应急处置意见。 西露天矿南帮滑坡险情出现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抚顺市国土资源局就迅速组织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初步调查、变形监测和防治工程。 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从2011年开始,对西露天矿滑坡布置监测设施开展监测。2013年南帮出现特大滑坡险情后,按照专家组会商意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7.17平方公里、地质剖面测量4161.7米、地质钻探1702米、高精度磁测线1870米,建立了2条监测剖面、71个各类监测点。通过地下水监测和岩层位移监测,并结合地面雷达SAR技术实施滑坡面扫描监测,获取了一系列监测数据,作出滑坡险情的空间预报和时间预报。应该说,滑坡体的变形变化状态基本都在监控之中。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露天分院在实施雷达监测中,重点部署了11个监测点,主要是针对岩层位移速度,从“初始—蠕变—加速—滑动”各阶段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滑坡中期和临滑预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按照优化回填压脚和削坡减载方案,抚顺矿业集团实施了回填压脚、地裂缝回填、防排水和削坡减载工程,以缓解滑坡发展趋势,目前已完成回填压脚防治工程600万立方米。 会商当中,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总工程师殷跃平为组长的10名专家分别发表了意见。专家们建议,一要加强地面调查与巡查力度,结合雷达监测和GPS监测数据,开展综合分析,为预警预报提供扎实全面的决策依据;二是实施坑底南北贯通式回填压脚工程,以最佳应力阻碍滑坡体的推动力,使其“软着陆”,并做好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工作;三是进入每日预警预报阶段,加强滑坡体两侧边界和所有裂缝处的监测,高度重视冰雪冻融的渗透加剧作用;四是按照确定警戒区域和预警等级,提高安全系数,开展临滑状态下的撤离演练,严控非应急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2月14日下午,辽宁省副省长刘强率领省国土资源厅、安监局、煤管局、抚顺市委市政府、抚顺矿业集团负责人专程到抚顺看望专家组并听取汇报和会商意见。刘强指出,现在马上进入冰雪冻融期,随后又将面临雨季,西露天矿南邦滑坡仍然呈加剧趋势,形势异常严峻。从现在开始,省、市、矿要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大家要按照专家会商意见,关注气象信息,依据职责分工,加强周边群众和施工人员疏散演练,继续做好监测预报、会商通报和工程治理,重视舆情宣传引导,确保社会稳定,坚持把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目标不能变,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贡献。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