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冰雪冻融引发的崩塌滑坡灾害

浏览次数:502  发布日期:2014-04-21  分类:防灾减灾
     2月13日~14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赶赴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南部边帮滑坡现场,与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开展跟踪调查和指导险情处置工作。 2009年11月16日,山西中阳县张子山乡张家咀村发生黄土崩塌灾害,造成23人死亡;2010年3月10日,陕西子洲县双湖峪镇石沟村发生黄土崩塌灾害,掩埋44人,搜救生还17人,27人死亡;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县果珠乡赵家沟发生滑坡灾害,造成46人死亡;2013年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县扎西冈乡普朗沟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导致83人遇难;今年4月6日,山西吉县吉昌镇西关村北浪沟发生山体崩塌,造成7人遇难,1人受伤。这些惨痛事件的发生存在自然地质作用演化的因素,存在当地居民或施工人员防灾意识不强、减灾知识不足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个共同的引发因素——冰雪冻融形成的水流渗透作用问题。冰雪冻融渗透作用不像雨季急剧的地表汇流冲刷和渗透变形那样强烈,以致引起的重视不够,科学研究不足,在时间和地域上成为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因此,冰雪冻融引发的崩塌滑坡灾害已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冰雪冻融引发的崩塌滑坡灾害存在一些特点。一是地形高陡,缓坡与陡坎交替,缓坡段积存冰雪,陡坡段支撑作用降低;二是物质成分松散破碎,黄土具有大孔性,人工弃土或残坡积土大小混杂,黏结性差;三是土体结构疏松,黄土节理、裂隙和落水洞发育,人工弃土或残坡积土固结作用不足,一般呈散体结构,整体强度低,渗透沉降过程中容易形成新的裂缝带而加剧融水汇流下渗;四是入冬初春气温变化大,如陕西子洲黄土崩塌前气温在 18.7°C到-11.4°C之间变化,利于冰雪快速消融和冻结滞水;五是持续雨雪冻融作用,云南镇雄滑坡前气温在0℃上下交替变化,且持续出现雨雪天气,地表融水不断渗入甚或灌入残坡积土体孔隙或裂缝,浸润软化作用使土体重量增加,残坡积层与基岩接触带的强度降低,斜坡逐渐变形破坏发展为整体滑坡;六是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普遍缺乏,一则冬季雨雪冰冻天气多,人员外出活动少,没有主动巡查居住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滑坡前兆,二则民居建筑或施工住所没有预留防灾避灾缓冲地带,一旦发生崩塌滑坡就会酿成灾难。七是冰雪冻融孕育的崩塌滑坡具有潜在性、渐进性和突发性,增加了应急响应难度。 冰雪冻融引发的崩塌滑坡是冰雪冻融提供水源,沿松散斜坡表面下渗并向深部发展孕育而成的,既不同于农林灌溉渗透在斜坡前缘形成“冻结滞水”融化软化引起滑坡,也不同于土体冻结再融化形成的小规模滑塌现象。冰雪冻融引发崩塌滑坡的成因机理主要是冰雪冻融形成的水流沿土体的孔隙或裂隙悄然渗入,逐渐使土体重量增加,结构软化,强度降低,一旦渗透变形出现差异沉降就形成地表裂缝,融水就会沿地表裂缝灌入土体,并在相对隔水界面聚集,通过软化侵蚀作用逐渐破坏其整体稳定性而发展成崩塌或滑坡。新黄土松散多孔易于融水渗入而湿陷解体,老黄土节理裂隙发育易于融水灌入而引起斜坡变形破坏。残坡积土斜坡破坏主要起因于持续的冰雪融化渗水逐渐使坡体表层饱水,而后沿新生裂缝带注入,斜坡中前部逐渐饱水加载,松散土体与基岩接触带强度降低,形成整体破坏后滑动冲出。新生裂缝以上坡体因前缘失去支撑而发生卸荷牵引,接续下滑。滑坡运动过程中出现沿途铲刮,多级斜坡台坎俯冲,形成远程滑坡灾害。自然或人为堆积土石一般具有单一级配的“等粒度”或“等块度”特征,松散堆积斜坡的临界休止角取决于碎块石点接触、面接触摩擦力和细颗粒的填充作用。冰雪融水润滑碎块石表面,降低块石之间的摩擦力,软化细颗粒基质的黏结力,逐渐破坏松散斜坡的平衡状态,而斜坡后缘继续加载或冰雪融水渗透作用则会对斜坡的整体失稳起到激发作用,宏观上表现为“等粒体”物质的“雪崩式”滑坡碎屑流现象。 冰雪冻融引发的崩塌滑坡灾害是可以防治的。一是吸取历史崩塌滑坡灾害教训,加强民居和施工场址的地质环境安全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人员居住地主动避开危险斜坡地带;二是完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加强冰雪冻融季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三是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置措施有力有效,及时消除隐患,并明确应急撤离的方向、路线和避难场所;四是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以灾难案例作为设计情景仿真模拟学习的基本素材,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每个灾害事件都是一次震撼,每个生命的流逝都令人因痛心而反省,人类才能更加智慧地前行。生存还是毁灭,全靠我们自己! (作者系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