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化贯穿于航遥全流程

浏览次数:131  发布日期:2014-04-29  分类:信息化
    近十几年,航空物探和遥感作为现代地质调查的高新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地灾调查与评价、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航遥中心认真贯彻《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通过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等系列项目的实施,信息化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率先实现了航空物探和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解释/解译、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全流程信息化。 自主研制集成了全数字化航磁勘查系统、航磁全轴梯度测量系统、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基于直升机和固定翼不同飞行平台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系统、航空物探遥感综合勘查系统等一系列航空勘查技术系统;开发了新一代航空物探数据处理解释系统等配套的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并在全国100多家单位推广近600套。遥感方面,作为主用户和业主单位,建立了国产02C星和高分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接收与处理系统,通过引进和研发集成了新型航空遥感系统,航空物探遥感信息采集与处理解释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建设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全国性航空物探遥感专业数据库、专业应用系统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大数据量存储系统、高性能运算系统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展示系统,安全生产保障以及业务综合管理信息化也取得较大进展,已初步建成我国覆盖广、信息全、数据权威的航空物探遥感专业系列数据库,包括全国遥感影像数据库、航空物探数据库和异常数据库、航空物探遥感资料信息服务系统、航电数据库、航空物探和遥感工作程度数据库等。 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已配备有多种主流的GIS软件、多种数据库软件和多种专业数据处理软件,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数据库应用、GIS应用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网络建设方面,外网完成骨干千兆,桌面百兆、光纤互联网接入的网络格局。内网具备了提供万兆核心交换、千兆到桌面的数据交换能力,初步满足了海量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共享以及数据快速加工、处理能力。 目前,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建设和软硬件持续维护无专项经费来源保障;信息共享机制及服务产品开发标准不明确,信息建设单位的权益保障缺少可操作的制度,不同专业的信息共享难度大;信息共享与保密工作的矛盾突出,由于航空物探遥感信息中涉及地理要素等保密信息,增加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难度。为此建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信息建设资金,并适当向基层单位倾斜;制定可操作的信息共享制度,保障信息建设和服务单位的权益,调动其积极性;尽快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可公开发行的地理底图,以满足公益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航遥中心将以部、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加强航空物探遥感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航空物探遥感信息化规范和标准。重点提高航空物探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建设,加强新型航空物探技术装备的研发,实现测量参数的多样化和精细化探测;加快落实部陆海空卫星规划,提高国产卫星数据获取能力和航空高光谱、激光雷达等数据获取能力。显著提高对地(探)观测数据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开发基于网络特点的新方法、新参数的数据处理软件和解释软件。完善航空物探遥感资料信息产品体系,实现标准产品流程化生产/制作。加强航空物探遥感工程化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具备完善的对软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按需分配、动态调整、自动化运维的机房、网络、安全综合管理能力和互联网、专线卫星通讯等接入能力和PB级数据存储、产品自动化并行化生产的能力。实现任务管控、数据接收与预处理、数据处理、地质应用解译、野外调查与安全保障、基础数据支撑、信息共享与服务、业务运行管理,更好地为国土系统、地质调查乃至全国各个行业提供专业的航空物探遥感信息产品生产与服务。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