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系列报道之三

浏览次数:491  发布日期:2014-05-13  分类:防灾减灾
5月10日的北京,乌云密布,这样的天气,却给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氛围。这天下午,在昌平区第二中学办公楼三楼报告厅里,坐满了身着校服的学生。这是一群来自天山南北的孩子们,是该中学新疆高中班的学生,由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组成。今天,孩子们迎来了一位新老师——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副院长武雄教授,为他们讲授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整个下午,学校都被防灾减灾的氛围笼罩着。学校大门上方的LED屏上醒目地写着“5·12防灾减灾 平安中国”几个大字,不断吸引来往行人的目光,校园内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一进校门右手边的小广场上,放着防灾减灾的演练工具,学生和老师们将在这里进行实战演练。在报告厅内,学生们驻足在地灾防治的展板前,仔细阅读。这是国土资源部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系列活动第三站的现场,也是其中的两个主会场之一。报告厅里,在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桌前,都摆放着至少五种防灾减灾的宣传资料,《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常识卡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避险手册》,还有避险光盘和印有避险常识的书签。这些资料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以及美好家园文化基金会精心准备。多方的支持,足以看出主办方对校园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重视。题为《减灾知识进校园 家庭社会更安全》的科普知识讲座占了活动的大头儿。主讲人武雄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却因为老家靠近山西,带着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武雄每讲一段,就会给学生们抛出几个问题,进行互动。山西口音的提问,交织着孩子们还不熟练的普通话,不时出现小小的沟通障碍,引得全场笑声四起。轻松的气氛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其中、学习知识的热情。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让记者难忘。武雄问:“北京市有哪些突发地质灾害?”学生答:“崩塌、泥石流、滑坡和采空塌陷。”武雄惊讶:“怎么知道得这么全?”学生坦然:“发的小册子里面写的。”这样的现学现卖,让学生和老师们边鼓掌边大笑,却也在证明着孩子们的防灾减灾知识在不经意间就得到增长。“哪怕孩子们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的努力就没白费。”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其实,选择这里作为活动的主会场之一,主办方有着精心的考虑。“昌平是北京的山区,昌平二中也是多民族学生集中的学校。我们希望通过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把防灾减灾知识带到边疆去,尤其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让兄弟民族受益。”主办方的良苦用心,赢得了在场师生、家长和所有观众的尊重。正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所说的:“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实现教育一人、受益一家、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