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耕地生态监测,打造美丽绿色江苏——江苏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监测启动

浏览次数:495  发布日期:2014-05-20  分类:各省动态
 2014年5月17日,为掌控耕地环境质量变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及保护生态环境,并落实中央、省委、省人民政府及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部署,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办的《江苏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审查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标志江苏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监测正式启动。  会议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处长陶源主持,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出席会议并发言。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南京大学、南京环境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和江苏地调院近20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会议。江苏地调院廖启林同志代表项目组作了汇报,重点介绍了建立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项目将调查并监测省内现有耕地,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从而提高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并建立统一的耕地资源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严密监测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环境。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江苏人均耕地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长三角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耕地质量问题自然受到了高度重视。保护耕地资源的任务艰巨,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的需要。业内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源头污染。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须“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相结合,其中,源头控制是关键,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也是目前我国所提倡的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要做到从源头控制,就要先对耕地进行监测。耕地质量监测是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可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动态“体检”。  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现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将“ 构建全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查清耕地生态质量家底,积极开展耕地污染生态修复与防治 ”列为全省2014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计划2014年要办56件大事,其中1件大事就是“启动建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探索污染耕地的生态防治、修复工作”。开展全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质环境调查角度实施耕地生态环境监测不仅可以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还可以在确保耕地的基本安全以及健康基础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并且可以为防治水土污染等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江苏省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监测计划从 2014年开始实施。项目计划针对全省基本农田分布状况,制订全省国土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实施方案,部署基本监测点;开展实地调查与采用分析,获取耕地环境质量评级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已有的耕地修复技术及成果进行总结评估;对新采集的耕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进行系统分析测试,获取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基本资料;对监测数据及以前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编制全省耕地质量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公报,提供现阶段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对策。  在建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同时,也要对污染耕地的生态防治、修复工作进行探索。在2014年的重大工作部署中,国务院明确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排上工作日程,总理已经向世人庄严宣告:“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里的污染也自然包括耕地的污染。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修复显得更加困难,不仅土壤污染危害严重,而且与一些有机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非常大,修复非常困难。据估算,如果对这些耕地进行修复,需求资金将要数万亿元,再加上目前土壤污染底数不清、土壤修复相关法律和标准缺失,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任重道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随着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的持续深入和耕地污染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化,也将全方位推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美丽江苏,绿色江苏,让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