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滑坡论坛聚焦地质环境安全

浏览次数:556  发布日期:2014-06-10  分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动态
6 月的北京已是烈日炎炎,世界滑坡论坛会场内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滑坡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减轻滑坡风险,构建安全的地质环境展开了多项专题讨论。 区域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构建安全的地质环境是一个全球性的工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导致的环境灾害对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正如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汉斯·范欣克尔教授所说的那样:“ 21 世纪是一个网络型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人类间的彼此合作,机构之间的合作。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目标,但现在大家团结到一起是为了达成一个更大目标,那就是构建一个安全的全球地质环境。”他呼吁国际社会间更加广泛的合作,并强调:“我们不应该仅仅是埋头苦干,而是要抬头寻找跟国际社会间的互动。”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与水部主任布鲁斯·斯图尔特也指出:“ 2015 年我们需要有多灾害、多部门、多层面的方法,需要在政府、法律框架,机构协调等很多方面作出努力,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更加富有弹性的社区。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应对滑坡灾害,我们还需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除了有联合国体系下的合作关系,还需要有区域和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促进地区间的合作,许多地质条件相似、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都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对本地区的滑坡研究和治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亚洲,许多自然灾害领域的早期预警体系,例如洪灾预警,台风预警,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应用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滑坡预警体系还是很欠缺的。为促进亚洲滑坡预警体系的发展,亚洲灾害防治中心( ADPC )承担了亚洲部分国家早期滑坡预警体系的研究工作:针对目前滑坡灾害不仅发生在山区,很多城市的建设区也发生了滑坡的情况,比如孟加拉国的丘陵城市吉大港、库克斯巴扎就很有代表性,亚洲灾害防治中心启动专门项目帮助孟加拉国开发出城市尺度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并把其经验与其他亚洲国家分享。 拉丁美洲滑坡国际合作组织( ICCLAN )也是具有典型性的国际滑坡合作组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拉丁美洲出现过多次由于降水、地震和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山体滑坡,并且可以预见今后的滑坡灾害发生的频率还会增加,拉丁美洲亟须滑坡研究领域的合作,在此背景下拉丁美洲国际合作组织成立了 , 该组织已于 2013 年成功举办了两次区域学术交流活动。 ICCLAN 的项目主要包括:在拉丁美洲建立一个滑坡专家库;收集区域内滑坡研究成果;确定相关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和优先级;在学校组织滑坡知识夏(冬)令营;加强政府部门和学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对滑坡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东南亚滑坡风险管理合作组织,由挪威岩土工程研究院负责协调的欧洲滑坡风险研究项目等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组织都在分享本地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地区间的合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跨学科合作”成为高频词 在这次世界滑坡大会上,“跨学科合作”成为高频词,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滑坡灾害管理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和行动方针已经不是哪个单一学科就能完成的。就像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主任安德斯说的那样:“滑坡风险评估和减灾需要一个多学科的专家团队,这其中应该包括地球科学 ( 岩土、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学 ) 专家、仪表和监控专家、气象学专家、物理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等。”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雷克斯认为:“在区域风险评估中,甚至需要经济学家的加入,来进行相关地质工程的经济分析和保险的测算。 另外,研究方法的统一也是使各国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汇总到一起的重要前提。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主席戴维·约翰斯顿介绍说:“数据的获取和风险因素的选取是相当重要的,这关系到之后的风险管理和监测。然而目前全球关于风险防治的研究有很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衡量单位和方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来计算灾害造成的损失。如何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学科(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的研究成果汇总到一起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世界气象组织气候与水部主任布鲁斯·斯图尔特也强调说,建立早期的预警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而只有收集到全面且有效的信息,确保所有的参数都被考虑进去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灾害管理方案。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进行了滑坡减灾跨学科合作和统一研究方法的尝试。如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在 4 年前共同合作进行了国际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 IRDR ),这是一个跨学科、跨区域的科学研究项目,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易发区和潜在风险;如何在多变和复杂的风险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及如何根据风险制定行动方针这三个目标进行研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希望把全球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汇总到一起,目前我们已经在很多国家建立了委员会,首先实现在本国之内来进行研究方法的统一。 公共教育是防灾基石 从上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绘制出最早的滑坡敏感性地图到上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辅助评估,再到现在的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图像、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应用,滑坡灾害的科学研究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然而科学成果的普及却没有跟上,如果这些成果仅仅是停留在科学研究层面,没有获得大众的支持,更没有为大众服务,这样的科学进步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所说的那样:“灾难是和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为了减少风险,我们要建立一个灵活而富有弹性的结构,包括学校、医院、道路、水处理系统以及政府机制,但是光做这些还远远不够,这种灵活的机制必须要在每个成年人以及孩童的心中种下种子,我们希望在风险防治方面形成一种文化,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和地球科学部主任韩群力也多次强调,对于滑坡灾害防治工作来说,不仅需要科学领域的研究,公共教育的加入也相当重要。 各国都开始认识到对公众进行滑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和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在学校组织滑坡知识夏(冬)令营、在社区进行滑坡知识讲座。另外,如何加强私人企业的防灾减灾意识也成为滑坡安全教育的重点,一位印尼参会人员就表示:“在滑坡防治教育中除了要强调当地的知识和文化,还要想办法加强私人领域与滑坡研究机构的合作,使私人企业参与到防灾项目中来,甚至将构建安全的地质环境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出现在企业方针中。” 另外,滑坡教育的形式也变得灵活,并不仅仅局限与传统的说教方式,利用网络的强大号召力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感受到更多政府及相关机构的青睐。如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最近开发了一个名叫“预报滑坡”的网站,这个网站是以之前 USGS 成功开发的以收集地震有关信息为目标的名叫“你感觉到了吗”的网站为参考的。“预报滑坡”网站使公共参与到地质滑坡灾害的有关数据收集工作中来,增加人们对滑坡的警觉意识。网民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来把他们在何时何地观察到的滑坡现象向网站进行报告并上传相关照片。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