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川:鏖战泥石流灾害

浏览次数:460  发布日期:2017-07-09  分类:防灾减灾
图为蒋家沟全貌。本报记者 郭岸英 摄     泥石流,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如今,历经泥石流灾害磨难的东川人民,在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的带领下,建设拦挡坝、排导槽等防灾工程,筑起一道道保护生命安全的长城。  千年铜都的山河之觞  顶着夏日午后炙热的骄阳,记者走进东川。茫茫的泥石流沙滩上,脚下的泥沙被太阳晒得滚烫,眼前弥漫着从泥沙中蒸发上来的水汽,叫人闷热难耐。  地处滇东北小江流域的昆明市东川区,因盛产铜矿赢得“天南铜都”美誉。然而,由于境内山高谷深,加之两千多年的开山取矿,伐薪炼铜,植被毁坏,地质环境遭受破坏,使秀美的山川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地质灾害频发。而在当地最为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泥石流,因其发育类型齐全、形态多样,使东川成为闻名世界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你看,前面那条褐黄色的泥石流沟,就是蒋家沟。在蒋家沟,平均每年泥石流要发生12次,最多的一年多达28次。”顺着东川区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技师沈廷辉手指方向望去,蒋家沟映入眼帘。  经过无数次泥石流的冲刷,蒋家沟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泥石流冲积扇。扇面两旁山高坡陡,峡谷纵深悠长,几米高的树木在庞大的泥石流冲积扇前,渺小得如同一粒沙子。  沈廷辉介绍,以蒋家沟为代表的小江流域泥石流,不但经常造成河道堵塞,沿河沿江生产设施、居民住宅也受到严重损坏。目前,小江流域两岸发育着140条泥石流沟,仅东川境内就有107条,其中危害较大的就有30余条。泥石流导致水土流失面积1393.37 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74.4%,蒋家沟因此被列为泥石流Ⅰ级危险区。  “蒋家沟泥石流阻断小江形成堰塞体,造成回水,给上游城区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多年来,东川发生较大影响的泥石流、滑动等地质灾害达40多次,造成230多人死亡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沈廷辉痛心地说。  东川区国土资源局地灾防治中心主任孙良春告诉记者,泥石流还会把大量的泥沙输送到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小江河道。据统计资料显示,小江流域每年向长江输送泥沙1900万吨,对长江防洪、沿江水电站工程开发以及三峡工程和区域生态安全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之广泛、类型之齐全、爆发之猛烈、危害之严重,均为国内外其他山区所罕见。”常年战斗在泥石流防治一线,洞悉泥石流“脾气”的原东川区国土资源局高级工程师王军如此感叹。  治理小江就是保护长江  千百年来,山沟山凹从未安宁过。当地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形容泥石流的声势: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  “客观地讲,小江断裂带山体破碎,沉积物过多,风力过大,雨季较为集中,都是东川自然泥石流发育及爆发诱因之一。加之人类对植被的过渡砍伐,一出现暴雨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的发生。”王军直言不讳。  有地灾就有治理。治理小江流域,就是治理金沙江、保护长江。  经过一代又一代工程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东川小江流域泥石流治理和防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稳、拦、排”模式。  据沈廷辉介绍,通俗点说,“稳”就是钉钉子,先在沟壑中修建谷坊稳住滑坡体,再利用荒山荒坡进行植树造林,吸收雨水,减少地表径流稳住山体。“拦”就是收储、储藏所有的泥沙,让泥沙回填来稳坡固脚,抑制山体滑坡。“泄”就是修建排道槽,通畅排泄水体,让泥石流顺利通过,减少对农田、村庄及基础设施的破坏。  其实,多年来,东川人治理泥石流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2010年5月,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东川区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获得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为东川较为困难的财政治理资金争取到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亿元,重点对东川城市后山小江流域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后山矿山恢复治理及地灾防治工程于2011年12月底全面竣工验收,新建拦砂坝10座、蓄水池5个、排水沟790.8米。至今,工程经历多次暴雨及泥石流的考验,防灾减灾效益明显。  据统计,东川区小江流域泥石流综合治理已经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拦蓄泥沙3.6亿立方米,保护农田1173公顷,实现沙滩造田1433公顷,完成工程造林1587公顷,建成泥石流拦沙坝123座,使水土流失面积降低了18%,保障了城区居民的安全,改善了小江局部生态环境。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  高原的暴风雨来的快,走的也快。下午5点多,顷刻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10多分钟后,雨停天晴。乌蒙山连绵起伏,坝塘水库一池碧水装满了青山绿水,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仙境。  “过去,一下雨,当地的老百姓望雨生畏。现在老百姓提心吊胆躲避泥石流的时候少了,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东川区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副主任李向强感慨万千。  据了解,2013年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先后在东川安排资金1.95亿元,实施石羊河支沟余家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等21个泥石流地灾防治工程治理项目。今年,将组织实施大型以上项目2个,中型项目8个,项目概算投资上亿元。截至目前,涉及隐患区1654户5722人部分已易地搬迁避让完毕。同时,建成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和近400个监测站(点),配备监测人员683人。  泥石流灾害损失减少,土地综合效益增加。近年来,东川区先后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个,总投资8009余万元,建设规模3.9万亩,东川区铜都街道新街、紫牛、老村等3个村社区新增耕地面积4800亩,惠及项目区农户2083户7000余人。农户除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外,还种植小江西瓜、养生玫瑰茄等有机水果和蔬菜,以及黄芩、丹参、重楼等名贵中草药。  仰止于乌蒙磅礴,俯首于金沙江大峡谷,山在变绿,水在变清,当地球之殇渐此愈合,我们脚下的大地,又回归了本真。  用科学的方法抑制泥石流灾害,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把泥石流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东川走在不懈努力的道路上。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