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调院内蒙古区调野外临时党小组工作小记浏览次数:486 发布日期:2018-08-24 分类:勘查 野外作业 站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GPS显示北纬43度、东经114度,除此以外再无任何信息,这是一片没有名字的无人区。每年4月,天津地调院内蒙古区调项目组都要来到这里进行地质调查,直到国庆节后才收工,如此这般坚持了整整10个年头。 这里,距离他们的居住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50多公里,除去地上的绿草和天上盘旋的雄鹰鲜见人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项目组野外临时党小组3名共产党员和5名共青团员团结协作,10年来辗转草原多个地方,填补了该地区地质填图一个又一个空白,为发展草原经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地调成果获得省部级奖1项,局级奖3项,带头人张学斌荣获第二届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天津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临时党小组正在学习 临时党小组也要有长效机制 10年前,天津地调院中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区调项目,这是天津地调院首次走出津门到外埠做项目。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院领导决定组建一支由青年人组成的项目组,以开拓进取精神在内蒙古打开局面。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队伍,拥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与此同时,野外临时党小组正式诞生,地调院第二党支部书记张学斌兼任野外临时党小组组长。 项目组帮牧民选址打井 “将”在外,也要服从党的领导,这是野外临时党小组10年的坚守。10年来,野外临时党小组把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员,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及各项制度,把野外临时党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地调院对党员的每一项要求在我们这里都不打折扣。”野外临时党小组组长张学斌说。 10年来,他们每月都要召开野外临时党员组织生活会,结合上级要求,全体党员围绕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检查自己是否达到做合格党员的标准,是否发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针对远离上级党组织的情况,野外临时党小组与院党支部建立QQ群、微信群,使每位党员随时与上级支部保持联系,聆听上级党组织的声音。 通过10年打磨,野外临时党小组积累了一整套长效党建工作机制,不但使每位党员都有尽其所能的平台而且带领项目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 依靠当地党组织搞好牧民关系 项目组工作区域除去地理位置偏僻外,还要经常与当地牧民打交道。以《内蒙古1∶5万敖如斯台、包饶勒敖包、卫境大队、准阿德格、敖包吐、艾勒格庙幅区调》为例,该项目面积1949平方公里,要求500米一条线,总长3000多公里,还要做100多公里的剖面,最远工作点120公里。该项目在进行中,就发生过因牧民不理解不让施工的情况。面对困难,野外临时党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解开难题的关键要依靠当地党组织。 于是,3名党员积极与当地国土资源局、草原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在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深入项目所在村镇与牧民广交朋友,在他们真诚的努力下,工作局面很快打开。 “只有到草原工作,才能体会这里的艰辛”。党员龙舟向记者讲起草原工作的艰难:夏季炎热,地面的石头被太阳蒸烤得烫手,但队员们也要坚持穿戴整齐,包裹严实,因为露在外面的皮肤会被紫外线灼伤。秋冬季寒冷,山脚的积雪可以过膝,山顶六七级的寒风可以将队员们的驼绒棉衣瞬间穿透。他们工作的地点都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只能边走边找路。 去年11月,当地气温已经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不但寒冷,沙尘暴也时常发生。按照工期要求,槽探工作依旧进行。困难面前,3名党员冲在前面,带领项目组其他成员团结协作,终于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工作在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群众 牧民巴叔有1000多亩草地,近千只羊,巴叔吃穿不愁,就愁缺水,无法扩大养殖规模。 项目组因工作关系与巴叔成了朋友,知道了巴叔的困难。这个问题成了野外临时党小组会上的一道议题,大家一致认为,为当地牧民解决生活困难义不容辞。于是,在巴叔的草地上开展槽探的同时,请来钻井队为巴叔打井。 巴叔的草地地理位置特殊,弄不好就是死井。虽然项目组没有干过水文,但大家凭着多年积累的地质工作知识,认真研究地形,确定了井位。几天后,一口深百米的水井打成,望着清澈的地下水滚滚而出,巴叔连声道谢:“谢谢天津的亲人!” 据了解,在项目组工作的草原地区,他们共为8户人家打了井,其中一口井富含二氧化碳天然苏打水,已经取样正在进行评价,如果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可以进行规模开发。 工作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群众。野外临时党小组靠着这一理念为牧民办实事,拉近了与牧民的关系。牧民们对项目组的工作由抵触到支持,很多牧民自发地找到项目组,希望项目组到他们的草地上看一看。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