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调院4项目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浏览次数:537  发布日期:2018-10-10  分类:各省动态
    9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江苏地调院榜上有名,牵头及参与的4个项目荣获二等奖,在全国各省级地调单位中位居第一。获奖项目分别是:“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预测研究”(独立完成)、“中国东部典型平原区第四纪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示范”(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长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合作)以及参与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区划”(第三完成单位)。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预测研究”项目,在国土资源部专项资助下,耗时 8 年,针对深部第二成矿空间的资源潜力、赋存规律、重要矿集区深部制约地质找矿的关键地质问题等开展了综合研究,以地质物化遥资料为基础,MRAS 软件为辅助决策系统,成矿规律研究为核心,大探测深度物探技术为手段,系统建立了成矿模式、预测模型,科学评估了深部第二成矿空间的资源禀赋状况,并出版专著9本。在省级预测靶区中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有6处,新增大型矿产地2个、中型矿产地7个,取得巨大经济价值,潜在过百亿元。     “中国东部典型平原区第四纪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示范”成果是由我院近10年来在中国东部平原区(江苏)完成的三个1:50000区调项目成果组成。项目探索中国东部平原深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与模式,实现了“项目立项-设计-工作方法-成果表达与应用”等系列工作的创新,在同类项目中起到引领作用,为我国平原区区调工作提供了示范。项目成果不仅为区域内开展的水工环等地质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而且为地方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重要建议和数据支撑,并成功推动了江苏省首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项目(苏州)工作的开展。项目工作在区域地层年代、沉积环境、构造稳定性及季风演化等领域获多项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系列成果获国际好评,提升了江苏第四纪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针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的重大需求,选择苏锡常地区,开展以污染监测与防治新技术研发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深入研究,完成了水土污染同步监测技术研发、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示范等 7 项攻关任务。构建了长三角典型区首例水土地质环境立体监测网;研制了重金属污染溯源新方法,攻克了确定耕地污染面积的技术瓶颈;获取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互动的关键地球化学证据;研发针对耕地镉污染防治的实用修复技术,创建了长三角首例耕地镉污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探索了运用地质环境监测成果资料解决国土资源生态管护实际问题的新途径,建成江苏首例天然富硒稻米生产示范基地。该项目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研制行业技术标准1部,出版专著1部。     江苏地调院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区划”项目的第三完成单位,在以下几个方面贡献突出:项目基本查明经济区地质环境条件,建立长江以北地区第四纪地层结构、含水层结构和工程地质结构模型,为深入研究本地区环境地质问题奠定了基础;基本查明经济区地面沉降、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江海岸稳定性等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现状、成因机理和发展趋势,为区域国土规划、城市布局和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基本查明港口岸线、地下水、滩涂等地质资源分布、资源量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沿江长江大桥、港口码头、过江隧道等工程适宜性岸段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项目成果将在长时期内对经济区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持久性影响,相关技术方法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对推动城市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科技进步有重要影响。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