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四大合作目标浏览次数:558 发布日期:2018-11-23 分类:综合信息 瞄准油气页岩气评价、三峡地灾防治、城市(群)地质环境、华南陆壳增生过程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地质局、三峡大学、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日前正式成立。围绕解决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与地球系统科学问题,提升服务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地质科技前沿创新能力,该中心提出了合作共建的四大目标。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将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长江中游地区能源结构,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长江中游地区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与评价技术协作攻关研究;围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民生工程,共同开展三峡库区防灾减灾、武汉城市群地质、长江中游及湖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以及华南陆壳增生过程与深部成矿等重大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是在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与评价技术方面,开展岩相古地理及物理化学环境、古构造隆起区页岩气成因机制与富集规律、地球物理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和储层改造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突破鄂西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攻关湘中上古生界页岩气,形成复杂构造古隆起区页岩气成藏理论和勘查技术体系。中心明确,2020年基本建成宜昌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实现商业开发,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及勘查技术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25年建成宜昌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实现100亿立方米工业产能,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及勘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并积极参与或引领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2050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方面,建实三峡地质灾害预警中心,查明库区“边坡—消落带—水体”交互带地质灾害过程与机理,攻关三峡库区灾害防治与预警理论技术,提高水库崩塌滑坡灾害预警防治水平,服务防灾减灾。 2020年建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25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并参与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2050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在城市(群)等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与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围绕中南地区城市群及重要经济带,共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团队、城市地质综合调查与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城市综合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开发评价监测技术,水土环境质量与修复等污染防控机理和技术、岩溶塌陷过程与机理、探测技术及评价方法、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等研究,攻关中南地区陆海统筹地质调查评价技术、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技术方法,服务中南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资源开发与保护及减灾防灾。到2020年构建生态地质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完成典型地区水土环境质量研究基地和岩溶塌陷监测预警基地建设;2025年形成面向全国的开放研究,实现监测预警、防治修复和海岸带调查评价等技术的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开放的研究团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50年岩溶地质、城市地质和海岸带地质等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在华南陆壳增生过程与资源环境响应方面,建实地球深部动力过程与成矿作用研究中心,建强华南地壳增生与成矿动力学研究团队、地层—古生物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团队,在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全面刻画华南陆壳增生过程,揭示华南前寒武纪基地组成和演化,以及古生代盆山转换过程中的地层—古生物和能源资源耦合响应机制,深化对扬子北缘造山带、华南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效应的认识,攻关中扬子地区大型矿集区深部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技术,实现找矿突破。到2020年建实建强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地层—古生物重点实验室、生命—环境协同演化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25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向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的跨越;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并积极参与或引领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2050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