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吉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昌图调查工作取得突出进展浏览次数:586 发布日期:2019-09-12 分类:综合信息 辽东-吉中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郯庐断裂带北段纵贯工作区中部,是探索古亚洲洋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关键位置,是深入研究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属性和活动时代的重点区域。这一地区的构造作用与构造体系的转换与叠加改造对东北地区固体矿产和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火山活动以及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开展该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对深入探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资源勘查预测和地震灾害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自2019年开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在铁岭昌图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在兴蒙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郯庐断裂带北段分支依兰-依通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19年8月23日-25日,由工程首席张立东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锦轶研究员、辽宁省矿产勘查院卢崇海教授级高工、辽宁省地质勘查院张国仁教授级高工、吉林大学刘正宏教授和二级项目副负责人陈井胜高工等6人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昌图工作任务负责人张超同志关于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工作进展和近期工作成果的汇报。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项目组识别出一套由不同变质岩石组合或构造岩片组成的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原下二台岩群),并伴生有变质花岗岩、变质钠长斑岩、变质闪长玢岩(原于家大背杂岩)。这些岩石记录了早期顺层韧性剪切滑动、穹-褶构造(条带状构造、面状构造、拉伸线理、不对称揉流褶皱)、以及后期韧性逆冲剪切构造等三期变形事件。详实的调查资料为古亚洲洋在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最终的闭合位置和时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此外,项目组还查明叶赫-威远堡断裂带记录了中侏罗世左行走滑韧性剪切构造、晚白垩世挤压构造事件(叶赫地堑断褶带,昌图县逆断层带)以及第四纪伸展活动,初步建立依兰-伊通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序列;查明了下白垩统登娄库组具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湖三个亚相,确认本区上白垩统泉头组是一套河流相(曲流河和辨状河)和冲积扇相(扇根、扇中和扇尾)沉积,初步恢复了测区中生代的岩性岩相、古地理和古气候特征;初步编制了工作区1:5万土壤地质图、植被分布图和第四纪地质图,为继续开展生态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 通过室内原始资料检查和野外实地检查,专家组对项目工作进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调查与创新研究方面的技术指导,有效推进了项目的业务工作。 下一步,昌图项目组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郯庐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和地质灾害事件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城镇、村庄、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调查,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