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小流域 护好母亲河

浏览次数:469  发布日期:2020-10-27  分类:综合信息
    固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一座不沿黄的城市,但发源于其境内的众多河流却都注入同一条“母亲河”——黄河。

    固原,宁夏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固原市持续开展黄河大流域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把每个小流域既当作水土治理单元又当作经济开发单元,打赢了一场场生态“翻身仗”,撬动了脱贫攻坚,为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了生动注脚。

    隆 德水里问题岸上治,岸上问题流域治

    出境断面水质平均达到Ⅱ类标准、治理成效得到中央环保督察办公室和全国河长办通报表扬、被列入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名单……在隆德县渝河河畔,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份“成绩单”。然而,就在几年前,它的标签却是水质劣Ⅴ类、臭味弥漫、跨界污染、中央环保督察重点督办对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特产马铃薯为固原引来了不少淀粉加工企业。一个个淀粉加工厂,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工厂污水留给了渝河。再加上生活污水直排、垃圾倾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渝河成了一条让隆德人苦不堪言的“臭水河”。不仅如此,发臭的渝河还困扰着下游邻省的百姓。

    2015年,渝河因劣V类水质、跨界污染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一场“翻身仗”,也由此开始。

    污染表现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将“截污”与“治污”相结合,是隆德打的第一场硬仗。封堵渝河沿线27处直排口,取缔淀粉加工企业13家、河道采砂场5家、黏土砖厂9家。同时,整合治水项目资金,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处理站,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将渝河沿线生活污水并入管网,先处理后排放。

    治水不能光盯着水,河库共治才能让水动起来。为此,在疏浚整治渝河全段河床的基础上,隆德将三里店水库翻了个底朝天,清理了80万立方米的淤泥。同时,建溢流坝、蓄水净化池,用水生植物护坡固岸,打造人工湿地,使出境水流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延长至168个小时,而河水也在层层自然降解中得以净化。

    “这些都是我们精挑细选的。” 隆德县自然资源局绿化队的张志峰指着渝河两岸植被说。固原海拔高、年均气温低,为了提高林草籽的成活率,他们选的都是较为耐寒的本土品种。这为日后巩固修复成效奠定了基础。

    一条河连着左右岸、上下游,也连着山、连着田。虽然坐拥渝河,但隆德的山和田却“缺水”。隆德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山和田能“喝饱水”,隆德开展了渝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将12座蓄滞净化池及流域内外16座库坝连通,既保证了渝河基础径流,也实现了引水上山,让贫瘠的山台地变成了水浇地,使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80%。

    张志峰告诉记者,依托渝河生态修复,隆德还新建了3座市民休闲公园。“过去是臭气熏天,现在水清了、岸绿了,大伙儿也有耍的地方了。”渝河河畔已成为他的“打卡地”。

    泾 源关闭矿区保生态,山水共治归自然

    “炮声连天、尘土飞扬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对于六盘山镇十字村村民吴文艺来说,这是过去一年来最令他高兴的事儿。

    转变,得从三关口矿区整治说起。

    三关口矿区,位于泾源县六盘山镇,是一座有着半个世纪开采史的老矿区,石灰岩储量达9亿吨,是固原及周边地区建筑石料的主产地,曾经聚集着33口石灰窑、25家石料场、2家大型水泥厂。

    然而,长期的管理混乱、无序开采,让三关口成了六盘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过去,炮声震天响,灰尘满天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矿区里的庄稼长不成,颉河里的水也染红了。” 说起过往,吴文艺直摇头。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