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浙江省仙居县金村建设巡礼

浏览次数:657  发布日期:2021-10-13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如果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神仙赏饭”,那么它的后续发展便是锦上添花。

    金村,一个隐藏于浙东深山的小村庄,曾经因地理条件限制,发展落后,被戏称为“光棍村”。然而,如今的金村则是“全国首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浙江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森林村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是什么让金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还要从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试点村创建工作说起。

    2017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组成专家组对仙居县横溪镇金村进行了联合考察,发现金村自然环境优美,有火山岩地貌、地质灾害遗迹、偏硅酸山泉水等丰富的地质资源,同时它还是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结对帮扶的重点村之一,因此从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上都适宜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遂于2018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地质文化村建设试点之一。一场神奇的“点石成金”由此开始。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 激活后发优势

    据介绍,金村位于由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近南北走向的山涧谷地中,两侧为挺拔的火山岩陡山,属于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分布区,约1.3亿年前以来的两期火山活动造就了这里原始地貌格局。漫长的地质演化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大自然亿万年来鬼斧神工的奇迹。

    地质文化村的建设要具备地质资源基础,地质内容是其灵魂所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在地球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今天的金村美景。在这里山谷溪流汇聚,形成了碧绿清澈的“六都坑溪”,后经截弯取直留下了“古河故道”;崩塌后残留的山体,形成了雄伟的白岩岩嶂、金村叠嶂;火山岩从陡峻的高山崩塌,滚落山坡形成巨石嶙峋的“金石坡”、“方室洞”、“刀切石”;村西侧由于流水下切侵蚀造成泥岩层悬空,导致整个山体沿着泥岩层面向沟底俯冲滑落,形成古滑坡体“蛇岩”;地表水沿滑坡形成的后缘裂隙下渗,最终汇聚到滑坡体前缘形成天然矿泉水;火山岩流单元的底部岩石,因富含气孔,抗风化能力弱,形成横洞“白岩洞”……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通过详细的地质遗迹调查,查明了金村拥有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三大类共计25处地质遗迹点。

    此外,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全力将金村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助推旅游产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金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四季皆宜旅游。村落周边梯田层层递进,山、林、田、溪营造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100亩梯形油菜花基地,每到盛开的季节,满山遍野一片金黄,更加增添了金村旅游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游客流连忘返。

    构架地质文化体系 讲述“金村前世今生”

    仙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347年建县,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下诏命名为“仙居”。金村隶属于台州“西大门”横溪镇,紧靠六都坑溪,因村前有一座山与金元宝相似,故而得名。村庄依山傍水,山涧溪流潺潺,两岸青山相映,崖壁耸立,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依托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美如画的山水景色,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项目团队对金村地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和规划。将地质文化与乡村文化相融合、地球故事与村民故事相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相融合,构架了“金村前世今生”的地质文化主线,编制了2条地质研学路线、26块科普解说牌、“穿越之路”以及导游手册、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等科普产品,建成了地学文化长廊、地质文化陈列室、地质年代村道、岩石标本解说廊等科普场所。

    设计地质文化长廊。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整理架构起了金村的地质文化体系,将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产品、动植物资源和金村的人文风俗等融合在一起,统一规划、设计,用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最后以“金村故事墙”作为地质文化科普长廊的展示形式,既营造了地质文化氛围,又科普了金村的地质文化故事。

    设计地质年代路。地质科普与村道改造提升工程充分融合,设计建成了“新生代路”“中生代路”“古生代路”和“前寒武纪路”,路面按地质年代铺设典型生物图案,人们可以从此穿越回生命起源的古老菌藻类时代,在行走间了解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称为“穿越之路”。此外,为增加地质内涵及中小学生研学内容,在“穿越之路”铺设了9块不同的岩石标本,在增强游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普及地质科学知识。

    展示典型岩石标本。金村发育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其中火山岩岩石类型丰富多样,因此特地选取其中6种典型的火山岩进行科普,分别是,“最古老的石头”——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最奇特的石头”——碎斑熔岩,“最常见的石头”——角砾熔结凝灰岩,“最实用的石头”——玻屑凝灰岩,“最好看的石头”——流纹岩,“最坚硬的石头”——安山玢岩。

    出版金村地质文化村科普图书。金村地质文化村科普图书——《小蜜儿畅游金村地质文化村》,以“小蜜儿”——一只生活在金村的小蜜蜂的视角,向广大中小学生展示了金村地质文化村的位置、资源及金村村民的生活。全书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金村的地质资源进行科学客观描述,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在金村开展了一次地质科普之旅,中间配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穿插了地质小知识和小故事。

    定制导游手册。导游手册是来访者了解村庄概况的最直接途径,是对村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进行概要介绍。项目组在设计金村导游手册时根据不同群体进行定制化服务,有针对专业人员的《金村地质之旅》、针对中小学生的《金村地质文化村研学手册》和针对一般游客的《金村地质文化村导游手册》。导游手册针对不同群体单独设计,满足了其独特的需求,增强了体验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在文化村建设过程中,项目组以发掘典型地质遗迹的综合价值,提炼特色文化为核心,依托金村“青山、秀水、奇石、村居、古道”等特色资源,融入地质文化、农耕文化,对重点村域功能进行布局,旅游设施进行规划,建立相关地质功能片区,探索建设以地质遗迹为载体,以特色农产品、民风民俗为依托,集地质遗迹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于一体的新型乡村。

    地质文化村建设包括了村庄环境整治等内容,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金村采取“上级补助、对口帮扶、村民投工”的形式,横溪镇投入建设资金修建游步道,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对口帮扶资金用于地质文化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民自发美化家门口、村内道路,在村内基础建设上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更加关心家乡建设和经济发展,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最终达到自发自觉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仙居县金村地质文化村项目负责人刘远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地质文化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也要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他表示,从现状来看,建设容易,但是建成后的发展成为了瓶颈,特别是乡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究其原因一是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二是乡村运营发展人才短缺;三是上级政府缺乏产业发展引导。金村地质文化村虽已建成,但是特色民宿、餐饮,成规模的乡村旅游、研学等发展滞缓,在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村富民效果不明显,目前还是处于政府陆续投资扩建的状态,村民的收入增长更多还是体现在基建带来的“打临工”福利上。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并服务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建设地质文化村不仅让人们了解地质文化,喜欢地质文化,聚集人气促进了乡村旅游,也让当地村民产生认同感,让地质文化沁入人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美丽乡村、新农村的建设增添异彩。

    金村这个曾经鲜有人知的贫困小山村,其依托丰富的地质文化资源,在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的专业支持下,打开了乡村振兴之门,迸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变成了现在写满地球故事的美丽家园。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前,金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4500元。而通过近几年的村庄改造和地质文化村建设,金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乡村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村民人均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2020年游客量已经破万,人均收入已超20000元。

    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正如“点石成金”的魔法,让金村脱胎换骨。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