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下是个“海”

浏览次数:600  发布日期:2004-12-06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地质工作者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把清“水脉”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每年为13.45亿立方米,集中供水水源地可开采量每年为9.98亿立方米

    记者刘承田、范宏喜报道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每年为13.45亿立方米,36处集中供水不源地岩溶水可开采量每年为9.98亿立方米,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完全可以列入淡水资源宏观调控规划之中,并可部分满足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求。这是记者于11月6日—8日在西安召开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鄂尔多斯盆地资源丰富,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38.8%,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原油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4.4%,钾盐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这使鄂尔多斯盆地成为21世纪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但鄂尔多斯盆地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严重阻碍能源基地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1999年开始,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按照新一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的总体部署整体推进:国土资源部先后在银川和呼和浩特召开高层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两次将同位素技术列入援助计划开展研究;法国政府多次与我国洽谈双方合作勘查事宜;从2004年开始,陕西省人民政府出资,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水源地勘查,以查明该地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地下水资源支撑依据。

    多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5省(区)地质调查院和相关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水文地质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获取了多项重要的勘查研究成果。

    ——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及水文地质三维结构数字模型。查清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含水层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岩溶发育特征,以及岩溶地下水流系统补给;径流、排泄、赋存、富集规律及深部岩溶水开发利用前景,圈定出集中供水水源地地段36处。经初步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局边岩溶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每年为 13.45亿立方米,36处集中供水水源地岩溶水可开采量每年为9.98亿立方米,其中10处为特大型和大型水源地。

    ——对白垩系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赋存、水质关系提出了新观点。利用packer系统,首次在白垩系深钻孔中进行分层取样和水位测定。在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建立的潜水入渗与蒸发原位试验场,正在获取关键性数据。对白垩系深层水的形成、赋存条件和循环规律有了新认识。

    ——通过探采结合,为当地成井80多眼,累计出水量每日达30万立方米,解决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和内蒙古5省(区)严重缺水地区的10多个城镇、20多个乡村及部分厂矿近50万人的生活饮水难题。

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为时3天的会议,32位专家分别就大型平原盆地地下水开发战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11111-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