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状况好转

浏览次数:400  发布日期:2005-08-30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最近,从内蒙古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西部大开发中,经过5年努力,内蒙古沙化日趋严重、整体恶化持续局面开始逆转。

内蒙古大漠横亘,沙海相连,境内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巴音温都尔五大沙地构成我国大西北4000千米风沙线。长期以来,饱受风沙之苦的内蒙古各族人民为改变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走出沙化导致贫困化的困境,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正蓝旗巴音胡硕嘎查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过去,这个拥有12万亩草场的牧业嘎查,由于半数草场严重退化、沙化,畜牧业生产连续下降,嘎查牧民收入出现连年负增长。现在,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完全是另一番景象。2000年,在中科院的帮助下,这个嘎查被纳入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通过休牧、封育草场、建设饲草料基地,不仅改变了缺草少料的被动局面,而且每年还向外地出售100多万斤饲草料。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刘海东告诉记者:“多年来,严重的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流沙不断扩展。浑善达克距北京很近,而且就在北京北面,全年盛行西风,对北京威肋是很大的。我们通过封育,促进它的自然恢复,还有补播种子、飞播这些措施,去增加它的植被覆盖度。另外就是以草定畜,以前当地牧民都是为了单纯追求牧畜头数,不顾草场承载能力,现在以草定畜,调整畜群结构。”

畜草矛盾,长期困扰着内蒙古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经济,长期掠夺式的经营生产方式,也加重了草原沙化。在西部大开发中,内蒙古调整思路寻找出路,把建设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列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全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围草场、休牧禁牧、舍饲圈养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生态保护,同时加大投入,用大项目、大工程拉动区域性、流域性防沙治沙,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态建设高潮。

近年来,内蒙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沙区农牧民和企业家关注的目光,沙漠成为他们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在这里治沙劳模群星闪烁,治沙能手抢包沙滩沙丘层出不穷。  

                             (欣 华)(5-8165-K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