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遥感调查表明 长江流域湖泊面积在缩小

浏览次数:504  发布日期:2006-08-23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我国长江流域湖泊面积正在大面积减少,湖泊生态系统及资源组成已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由安徽、四川两省地质调查院和湖南省遥感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共同承担的“长江流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近日发出上述警示。

据了解,“长江流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主要采用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的遥感图像资料,调查研究长江流域河湖分布与演变,以及第四纪地质、水土流失变化等。针对长江河道及河湖近几十年来的变化特征,2005年以来,项目组重点开展了“长江河道变迁”、“河湖湿地”、长江和巢湖崩岸遥感调查研究。

据该项目负责人——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杨则东介绍,目前长江流域约有湖泊面积1.4万平方千米,接近全国湖泊面积的1/5,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这些湖泊大多为与新构造断陷与河床演变有关的构造湖或河成湖。泥沙大量淤积、洲滩迅速发育、围湖造田不加节制是本区湖泊发生迅速演变的主要原因。根据遥感解译统计,仅长江中下游湘、鄂、赣、皖、苏5省,因围垦而消失的湖泊面积就多达1.2万平方千米。其结果是导致湖泊对江河的调蓄作用日益减少,湖泊生态系统及资源组成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同时调查发现,总长184.66千米的巢湖湖岸线有88千米正在崩塌,平均每年崩塌入湖的土地面积达390亩左右。巢湖近半湖岸线正在崩塌,导致一些村庄消失。湖岸长期崩塌,湖床逐年抬升,沿岸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又成为崩岸的主因。巢湖湖盆变浅容积缩小,导致北岸及东岸侵蚀扩张,西岸在淤积萎缩,正在形成生态的恶性循环。巢湖淤积已经十分严重,并造成水位抬升,引发巢湖沿岸经常性的洪水泛滥。遥感调查显示,如今沿岸浅滩已扩大到190.72平方千米,占巢湖面积的1/4。启动护岸工程,科学控制水位,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为尽快恢复巢湖的生态环境,专家建议,应科学控制巢湖水位,即在保证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巢湖水位。遥感图像显示,巢湖水位在7~7.8左右时,约有28.56平方千米的露滩面积,如在高水位与低水位的湖滩之间栽植耐水性的柳树、芦苇等,不仅有利子改善湖滩生态系统,还能防止湖岸崩塌。“另外还应该大力提高上游9000平方干米汇水面积的森林覆被率,减少泥沙淤积抬高水位。”专家表示。

据悉,“长江流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成果的取得,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恢复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汪   毛竹娣)(2006.8.3,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