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数字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成”获2006年地质调查工作十大新闻之一

浏览次数:727  发布日期:2007-01-25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2006年地质调查工作十大新闻

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评选出2006年地质调查工作十大新闻,记录下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历程。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工作,2006120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43国务院召开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对于振兴地质事业,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基础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铜矿勘查获突破性进展

发现与评价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等成矿带的一批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累计探明资源量2868万吨。其中,西藏驱龙矿区探明资源量790万吨,云南普朗矿区探明资源量437万吨,矿区及外围仍有很大找矿潜力。这两个矿床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国家级铜矿基地。

3.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总量查明

历时8年的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项目,采用跨地域、多学科、多兵种、产学研结合、国内外合作的组织形式,攻克大型盆地地下水形成和演化等一系列国际公认的科学技术难题,探明全盆地地下水可采资源量58亿立方米/年,目前开采量11亿立方米/年,开采潜力47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基本能满足能源基地近、中期建设需要,为国家能源基地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地质基础信息。

4.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著

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覆盖108万平方公里,查明我国土壤中54种元素和有关指标的组成、类型、含量、强度、分布范围等,评价了土壤、环境、医学等相关重大生态问题,依据新获碳、氮、磷、钾、硼、钼、铁、锌、锰等有益元素及镉、汞、铅、砷等有害元素数据,划分土壤安全区、优质区和污染区,对有害元素进入生物链循环污染粮食、蔬菜、水产品等进行危害性评价,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5.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全面完成

采用遥感方法对青藏高原260万平方公里范围进行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系统查明近3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遥感生态地质环境持续、动态、快速监测信息系统。调查显示,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减少8.4%,达4000平方公里,雪线退缩最大距离为350。湖泊萎缩,湿地总面积减少了近10%。按现状分析,预测2050年冰川面积将减少28%,2090年将减少50%

6.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启动

应用遥感技术对我国晋陕蒙能源成矿带、川西南多金属成矿带等8大成矿带矿产开发进行遥感监测,获得大量实测数据,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及开发秩序整顿、矿山环境整治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7.1:20万数字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成

完成全国1017个图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数字化,建成全国性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元总数约1300万个,总数据量达200G。该数据库的建设是我国水文地质事业和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里和碑意义的重要成果。

8.古生物研究最新成果世人瞩目

鸟类起源和早期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在甘肃发现的玉门甘肃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今鸟类化石;在内蒙宁城的道虎沟生物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会游泳哺乳动物(獭形狸尾兽)化石,为研究中生代哺乳动物具有游泳和食鱼的生活习性,占领半水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证据。两项重要科学发现成果发表在2006年《science》杂志上。

9.国际地学界重要学术会议相继在我国召开

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第6届国际地质分析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曾培炎副总理致信对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国际地学界重要学术会议在我国的召开显示了我国在国际地质界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提升。

10.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内公益地质调查队伍框架体系建成,运行机制初步确立,队伍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经中央同意,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27个直属单位已成建制直属队伍管理、定位问题得以解决,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地质技术装备正逐步到位。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